南充:两地志愿者携手 共圆102岁抗战老兵回乡梦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南充:两地志愿者携手 共圆102岁抗战老兵回乡梦
  • 来源:民革南充市委会      作者:朱兴弟      日期:2015-07-15      编辑:南充民革      点击:6101
  •                                               
        离开故乡已84年,原籍四川南充的102岁抗日老兵郑天付在安徽阜阳、南充两地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6月30日9点从阜阳乘中巴车启程,两天时间行程1300多公里,于7月1日17点顺利抵达南充市区。在老家两天多时间,郑天付见到了妹妹郑玉芳、儿时的伙伴,还看见了自己当年挑水的水井;祭拜了父母,参观了“南充抗日老兵图片展览”……   
        7月4日9点30分,载着郑天付和陪护人员的中巴车离开南充市区,次日16点平安回到阜阳。至此,阜阳、南充两地志愿者携手圆了郑天付老人几十年的回乡梦。
     
                                    帮助郑天付老人寻找亲人  
        2013年10月,阜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在阜南县地城镇敬老院寻访到一位抗战老兵郑天付。据郑老回忆,他1931年离开老家南充顺庆青平乡大堰沟村,到重庆合川县打工,从此再没回过家乡。1938年初,他在合川入伍国民革命军,此后随部队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大别山大界岭和小界岭战役等无数次与日军的战斗。虽然郑老在阜阳生活了67年,但他依旧忘不掉的是老家那蜿蜒的小路、清香豌豆面以及他最思念的亲人。志愿者每次和郑老交谈,他都会习惯性地说:“要是我能回老家看看,就算死也可以闭眼了。”说到这里,郑老都会把头深深埋下,不停地抹眼泪。
        在听了郑老讲述他一生坎坷曲折的经历后,志愿者决心帮助他寻找原籍的亲人。在安徽阜南县地城镇民政所郑东亮所长的努力下,联系上南充市顺庆区辉景(10多年前青平乡更名为辉景乡)派出所副所长陈劲松,请求帮助郑天付老人寻亲。陈劲松按照郑东亮提供的信息,多次来到其辖区范围,通过村社干部和年长者了解当年郑家的情况,在核实几个情况类似的家庭后,被一一排除。
        后来陈劲松认为郑天付可能是同乡曾仲伦的哥哥,于是在央视《等着我》栏目组的帮助下,郑天付和女婿于2013年12月份到北京参加了一个寻亲节目。同时陈劲松带着曾仲伦的照片来到央视,但郑天付无法确认是否亲弟弟,于是决定对俩人进行抽血比对。南充市顺庆区公安分局对此事非常重视,收到阜阳警方寄来的郑天付血样后,立即将其与曾仲伦的血样送往四川省公安厅检验,结果俩人没有血缘关系。 
     
                                      百岁老兵期盼回家乡
        郑天付出生于1913年2月3日,如今已年逾古稀。郑老说:“我当年离开家乡时,有个妹妹,那时弟弟还小,他们在的话,现在也该90左右了。”近20年来,郑老及女儿女婿曾无数次给四川的老家发电报或写信寻亲,但都杳无音讯。随着岁月流失,老人返乡之情愈加强烈。郑老的女儿说:“几十年来,俺爹一直念念不忘他的家乡。特别是1997年母亲去世后,他更加思念故乡;一想到家乡的亲人,夜里就睡不着觉,一提到家乡就流泪……”。
        郑老有5个女儿,大的已近80岁,小的也快50岁了。多年来,5姐妹曾多次商量着帮爹爹完成回乡的心愿,可是老人两个小点的女儿在外打工,3个大的女儿和女婿因为年龄大了都在家务农。因经济都较拮据,老人回故乡的事就一直拖了下来,而老人的年龄却越拖越大,回乡之路也就越显漫长,越令老人失望。
        后来曾仲伦的妻子郑玉芳讲到自己哥哥当年离家当兵的一些情况,想不到竟与郑天付老人提供的信息基本一致,而且父母亲的名字完全一样。2014年2月的一天,曾仲伦与郑玉芳的女儿女婿看了传来的郑天付老人照片时,非常激动的说:“俩老人长得太像了!”此时86岁的郑玉芳和101岁的郑天付正式确认为亲兄妹。
        今年6月13日,安徽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冬梅女士通过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牵线,联系上南充民革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双方就郑天付老人回乡事宜进行了沟通和协商,希望共同帮助郑天付老人圆他几十年的回乡梦。
     
                                做足准备护送郑老启程返乡
        接着的半个月时间,阜阳、南充两地志愿者紧密锣鼓地张罗起郑老的回乡事宜。6月16日,阜阳国济医院的医生为郑老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显示老人身体状况不错。医生认为郑老身体可以适应长途旅行。
        为解决老人回乡费用问题,阜阳志愿者于6月25日借助阜阳玫瑰联盟互联网+高端易货会的平台,在阜阳市天筑豪生大酒店举行“送抗战老兵回家”公益拍卖会。现场拍卖书法作品3幅,共筹得善款3万元。
        同时,民革南充市委主委王晓贤主持志愿者召开了迎接郑天付的专题会议,就老人回乡的安全、志愿者组织和经费等问题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安排了民革党员中的医生和护士迎接郑老。随后,南充民革志愿者负责人程显权和朱兴弟草拟了阜阳一行到达南充后的日程安排并传给阜阳方,对方也传来了日程安排表。
        双方均以老人的安全为重,在听取多方意见后,都将日程安排进行了调整,原计划在南充的5天时间缩短为3天。阜阳一行共14人。即郑老及女儿、女婿3人,医生和护士2人,益爱志愿者协会4人,爱心企业2人,阜阳《城市周报》记者2人,司机1人。经过一系列准备,6月30日9点30分欢送仪式结束后,“送抗战老兵回家”正式起航。
        据随行记者讲,途中郑老不时念叨着一句话:“从重庆到南充有180公里,从南充到我家还有40多公里。”离家84年,郑天付乡音未改,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离家还有多远,他一直记得清清楚楚。
     
                                    南充志愿者热情迎接郑老一行
        7月1日13点左右,南充志愿者的20多辆小车顶着烈日,赶到“南充北”高速公路出口,等待着迎接郑老一行,每个人的眼中都满是渴望,他们中有来自成都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长江商学院的志愿者,有来自成都的《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记者。
        按照计划,郑老一行本该14点左右抵达南充市区,可是当中巴车到达州服务区停车时,被获知消息的达州媒体记者围住,采访近1个小时。后来阜阳志愿者讲到途中一件感人的事。7月1日上午11时许,中巴从陕西高速进入四川时,被交警拦下检查。当得知郑天付是一名抗战老兵时,交警庄重地向老人敬了一个军礼,郑天付也同样严肃地回敬了一个军礼。虽然俩人都没有说话,却让一行人感慨万千。
        为避免中巴车下错高速出口,南充民革志愿者两辆小车从“南充北”赶到70多公里外的岳池服务区迎接郑老一行,然后引导车辆于17点驶抵“南充北”。尽管天气闷热,中巴车晚了近3小时,但志愿者们依然在现场耐心等候。道路边,一排小车身披着“郑爷爷,欢迎您回家”的标语;志愿者们拉着“欢迎百岁抗日英雄荣归故里,感谢安徽志愿者送郑老回乡!”的横幅和彩旗,“抗战老兵,民族脊梁”的口号声在现场经久不息。当郑老走下车时,两名女士分别为郑老和阜阳志愿者献上鲜花……  
        这时辉景派出所副所长陈劲松挤到郑老面前问:“郑老,你还认识我不?”郑老说:“怎么不认识,你陪我一起去过北京。”郑老居然认出了曾陪他上央视“等着我”节目的陈劲松。在临上车的那一刻,郑老朝着在场的南充老乡们敬了一个军礼。踏上故乡土地这一天,郑老等得太久了!
        志愿者们在为郑老拍照10多分钟后,由1辆车在前面领路,中巴车后面20多辆护送小车亮着双闪灯,一路浩浩荡荡驶向入住酒店。    在南充团结商务大酒店会议室,由南充民革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程显权主持,为郑老一行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媒体、志愿者和爱心企业代表作了简短的发言。几个志愿者当场向郑老送上慰问金、抗战胜利纪念勋章和“抗日英雄,民族脊梁”纪念匾牌。  
        欢迎仪式上,郑老讲了简单的一句四川话:“我今天终于回家了,我很高兴!”在场的人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村民载歌载舞迎接郑老
        2日上午10点整,郑天付终于回到阔别84年的故乡辉景乡大堰沟村。从安徽过来的中巴车和南充志愿者的15辆小车刚进村口,立即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礼遇,十里八村的老乡都赶来看望老人……
        “哥哥,你终于回家了。”87岁高龄的郑玉芳用颤抖的声音喊着,俩位老人紧紧握着手,久久不愿分开。郑玉芳说:“哥哥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只有3岁。一想到哥哥回家,我就掉眼泪,我想让他在家里多住几天。”虽然郑玉芳对童年和哥哥在一起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总是会胜过时间的磨砺。郑玉芳说她的女儿和女婿也都从城里赶了回来迎接舅舅。
        令人遗憾的是,郑天付的弟弟郑天万已于2014年去世,没能见到哥哥郑天付。郑天付说“想不到我弟弟去年离世。我只记得我走那年,他才10来岁。”
        中午,村上摆了15桌坝坝宴,用18道家乡菜肴招待郑老和阜阳与南充志愿者以及媒体记者。郑天付与妹妹肩并肩坐在饭桌上,望着满屋的亲人,望着热情的乡亲,望着丰盛的家乡菜肴,他泪流满面……  
     
                                在山下冒雨鞠躬祭拜父母
          3日上午10时许,郑老一行从市区来到辉景乡大堰沟村,除了祭拜父母,郑老还想在老家转转,去寻找自己曾经在此生活过的记忆。 
          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志愿者搀扶着郑老,慢慢地走进一个有着6间房屋的大院。这处老房子虽经过了岁月的沧桑,但立柱下边吊脚砖上精美的花纹,木质窗户精湛的雕刻依然清晰。“我记得这是地主王旌淑的房子!”郑天付老人在打量了这所老房子后说,当年他曾在这里当长工,砍柴、担水、喂猪等,什么活都干过。
          在离开老房子去祭拜父母的路上,郑老居然发现了路边的一口水井。老人激动地说:“过去我每天在这口井担水。”志愿者们上前一看,曾经养活了郑天付一家老小的这口古老的水井已经干涸。
          郑天付父母的坟墓距郑玉芳家大约500多米的山坡上。由于下雨路滑,郑老根本无法行走,更不要说爬山了,于是大家只得劝老人就在山下祭拜。在靠近郑老父母墓地的方向,郑家后人摆上祭品、烛台,点上一炷香。郑老嘴里念叨着:“爹、娘,我回来看你们了,儿没能给你们尽孝!”郑老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说完老人弯下腰,朝着父母坟包的地方鞠了3个躬。为了不让老人的情绪过分激动,祭拜仪式很快就结束了。看见老人流泪,志愿者安慰他说:“别哭,咱们已经尽孝了!”一边扶着他回妹妹家。郑老说:“我不得哭,我现在有两个家,一个在阜阳,一个在南充。”
            令人意外的是,在乡村路上,郑天付遇到他儿时的伙伴、94岁的王国鼎老人。王老得知郑天付回到家乡的消息后,在家人的陪同下,一大早从现居住的顺庆区李家镇赶来,他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常和郑天付在一起干农活。  
     
                                  参观“抗战老兵图片展”后启程返皖
        3日18点,南充民革志愿者团队在郑老一行住宿的酒店举行欢送晚宴。开席前,民革志愿者向郑老赠送了内有银质抗战胜利纪念章、折叠拐仗及服装等11件物品的“大礼包”,志愿者、南部县书法家张文兴向郑老及阜阳志愿者赠送了抗战内容的书法作品,接着两名民革党员用男女声朗诵了朱兴弟创作的《抗日老兵赋》。
        按照日程安排,4日9点,中巴车冒雨来到南充市北湖公园广场,郑老乘坐轮椅,志愿者们打着雨伞,拥簇着他参观“南充抗战老兵图片展”。郑老在排在第一位的自己图片前注视良久,随后志愿者推着轮椅慢慢绕行图片一周让郑老浏览。  
        参观图片展后,由南充民革志愿者小车引导,两名志愿者在车上送行,中巴车于9点45分到达高速公路入口;次日16点许,郑老一行平安回到阜阳市。至此,郑老回乡梦在两地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实现。
        现以南充市顺庆区辉景派出所副所长陈劲松为郑天付老人写的祝福语作为本文的结尾:
        102岁的抗战老兵,84载的思乡心结,亲人别离的忧伤往事,愁肠于心间。
    寻求助,爱心接力;八方关注,已然成行。见亲人,会乡邻,话亲情,寻记忆;悠悠真情,溢荡在乡音中,显露在热泪里。
        匆匆一见,又匆匆离去。挥手间,含有对故土的眷恋,对亲情的难舍,对爱心关怀人士的感谢……  
     
    附:郑天付抗战经历
        1913年2月3日,郑天付出生于南充市顺庆区青平乡大堰沟村。在他六七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娶了继母。郑天付18岁时(约1931年),由二舅郑成久带到重庆合川县,帮罗姓掌柜家干了7年杂活。大约1938年初,郑天付在合川被抓了壮丁,先是进了刘文辉所在的第24军,后来转入杨森所率的第20军,成为一名正式军人。
        郑天付在24军新兵连给连长王成光当勤务兵。闲了没事时,郑天付就把子弹里的火药弄出,在里面塞上小石子,练习打麻雀等,这样既练习枪法,枪声也不很响。久而久之,郑天付竟然练得一手好枪法,而且能双手打枪,也不需要瞄准,指哪就能打中哪,因此深得长官器重。后来长官就命郑天付带新兵进行射击训练,因此他当士兵时拿的是干部的晌银,每月有四五十块。
        1938年夏天,郑天付随部队参加了武汉会战。他每天都是腰挎两把盒子枪,骑马跟随团参谋长出行。有一天,郑天付与参谋长骑马途经武汉西北一个叫沙河乡的地方,发现有五六个日本鬼子在河里洗澡,服装和武器放在河岸边,岸上还有马匹。参谋长问郑天付,敢不敢去抢日本人的武器,郑天付说“敢”。然后他手持冲锋枪,偷偷靠近河岸,参谋长跟在后面掩护他。郑天付突然向那几个日本人开火,参谋长也同时开火,结果把日本人和马都打死在水中和岸上了,然后俩人飞身冲到河边,把一挺轻机枪和几支长短枪都背回了部队,事后长官奖励给郑天付50块大洋。    
        在武汉会战中,郑天付曾随部队参加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战役。他说,当时打得很苦很惨烈,打了7天7夜,自己算是死里逃生。一次战役中,郑天付打得迷迷糊糊的。当他正在战壕里放掷弹筒时,一位叫张文山的排长一把拉过他,说部队都撤了,我们赶快走。郑天付说,要不是张排长提醒他撤离,他那次可能就死在战场上了。
        武汉会战后,第20军在大别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郑天付又随部队来到大别山与日军打游击,先后参加了大界岭、小界岭等战役。曾救过他的张文山排长右眼被子弹打瞎了,后来又在大界岭战役中壮烈牺牲。郑天付回忆,有次战役,国军把日军围在一座山顶上,国军用了两天的时间往山顶冲,以十分惨重的代价,最终占领了山头。阵地上敌我遗尸很多,当时正值酷暑,臭气刺鼻,令人呕吐。国军依托大别山与日军周旋大约一年多时间,给日军以大量的杀伤。
        郑天付说,他随部队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时,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前线又不让生火冒烟做饭,他与战友们就随手抓些草叶、南瓜叶子等充饥,结果拉不下大便,憋得直哭。后来向老乡们要点香油喝下去,才解下大便来。郑天付还随部队参加过第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  
        抗战快结束时,郑天付又随部队到达山东济南府,期间还在泰安还呆过一段时间。此时他被分在担架独立连里,负责抬担架从战场转运伤员。不知怎的,后来郑天付又随着李觉将军的部队南下,于1948年3月到了阜阳。不久阜阳就被陈毅的野战军包围,双方激战几天后,解放军撤离阜阳。这时郑天付不想打仗了,在李觉部队撤出阜阳时,他留了下来。后来他和一位离异的阜阳本地妇女结婚。
        郑天付在阜阳认识了大地主周连青,其妻给周连青二儿周洪彪当奶妈。当时周连青准备租赁阜阳宁家大院开办卷烟厂,结果安徽解放,所有财产被没收,周连青就让郑天付随他回到阜南县地城镇枫柏岗村乔圩子。从此,郑天付就一直在周连青家干活。    
        由于郑天付是擅自脱离部队,因而没有部队材料证明他是一位抗日军人;当年他身上仅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国军军装、纪念章等物,也因为历史原因被自己毁掉。然而郑老右耳后1个被子弹击伤后留下的弹痕,右脚踝处被炮弹碎片炸伤后留下的伤疤,和他口述较为清晰的抗日经历,能证明他上过抗日战场,曾与日军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