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杯”征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同心杯”征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来源:民革雅安市委员会      作者:谭彬彬      日期:2011-09-06      编辑:雅安民革      点击:5688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首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歌曲。1921年7月1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走过近9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今天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们饱经风霜、历尽千辛万苦、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统一,不惜为国家捐躯。在90年的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在历经艰难险阻、千锤百炼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业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把过去一穷二白、四分五裂、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新中国。90年的奋斗足迹,90年的光辉历程,充分显示和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的根基与壮大发展的动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既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汉源,给汉源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中共汉源县委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带领汉源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篇章。中共汉源县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救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救援和群众安置的硬仗,创造了汉源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的抗灾救灾奇迹。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县中心工作之一,积极探索科学重建之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如期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目标任务”的要求。曾经满目疮痍的汉源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汉源人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充分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展示了汉源人民坚定坚强坚韧、自立自强自信的不屈力量。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也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先锋引领发展,奋斗开创事业,铸就了汉源发展的丰碑。进入新世纪,中共汉源县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瀑布沟水电站建设、“5・12”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机遇,奋力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条件、医疗卫生水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2010年,汉源县国税、地税收入双双过亿。
        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强执政能力
        作为“中国道路”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能够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自省自新,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先进性。欧洲左翼党主席洛塔尔・比斯基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大原因在于善于学习。只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学习,继续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继续鼓励各行各业的创造性,它就将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发动机。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在于继续保持经济良好发展,继续以人民福利为准则进行体制改革,继续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也走过了63年的成长历程。民革汉源支部和全体党员将以此为契机,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鼓足干劲,积极投身到汉源的移民后续发展、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汉源县委和上级民革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充分发挥民革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作用,发挥民革汉源支部特色和自身优势,努力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汉源县民主政治建设及“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