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解读“中国梦” 全力谋发展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绵阳:解读“中国梦” 全力谋发展
  • 来源:民革绵阳市委      作者:郭兴林      日期:2013-05-23      编辑:绵阳民革      点击:7392
  •     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绵阳市委统一安排部署,5至7月在全市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最近,省委、市委分别召开了专题动员大会,对主题教育活动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及安排部署,这是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和政治任务。今天,围绕这个主题,对我们全体民革同志谈谈我关于“中国梦”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中国梦”的提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在发表的《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第一次由中共最高领导人明确提出。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行闭幕会上再次对中国梦进行了阐述。他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尽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很艰巨而繁重,但面对未来,我们充满必胜信心。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解读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习总书记要求: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大家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三、“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
      “中国梦”的提出具有特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
      从历史来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心理。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意识,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思想根源。1956年,毛泽东说:“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邓小平把这种思想设计为“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他强调,“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更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强调的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的思想的接续。
      从现实来看,中国梦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共十八大把这一总目标具体分解为“两个百年的目标”,即第一个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体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现实依据。
      可以说,提出中国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道路所蕴含的价值方向的坚守,强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恪守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尊重,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庄重申明。
      四、“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中共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中共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中共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五、“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般地说,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历史过去几百年,疆域沿革变化很大。我国遵守通行的国际法律法规,不可能去改变各国的疆域。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谈到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遭受十几个列强侵略奴役的情况,历数了从中国得利最大的日本和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然后,他说:讲清历史问题对解决遗留问题有好处。但是,“历史账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邓小平的这个胸怀是正确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恢复过去的疆域版图。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多次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不侵略别国。因此,那种对我们国家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比如科技水平,当代中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科技的总体水平相比落后许多,因而对人类贡献的份额比起古代中国来小了许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对人类的贡献占很大份额。毛泽东在上个世纪说:6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我们这个国家要建设起来,完全改变过去100多年落后的那种状况,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你赶不上,那你就不那么十分伟大。经过许多年,应该赶过人家,这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国的人口翻了一番多,对人类的贡献要更大,任务就更加艰巨。这就是说,我们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在对人类文明贡献率的意义上讲的,这是它的要义。当然,要像古代中国盛世那样达到一半以上,也不一定现实。但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大体相当,乃至超过一些,还是有可能的。既然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仅仅是复兴历史盛世,更重要的,或者准确地说,是超越历史盛世。
      六、“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与国际社会进行了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
      七、“中国梦”四川篇
      四川作为“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省份,在抗震救灾的重要时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消除灾害影响、重建美好家园、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迫切需要引导全省干部群众,坚定“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的思想共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汇聚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切实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与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
      要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我省面临的形势任务,提振全省人民的精气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实现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广大领导干部要提振精气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心思和精力聚集到推动发展上来。广大干部职工要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四川发展添砖加瓦。
      全省上下通过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已初步形成了人心思进、追赶跨越、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要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牢固树立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的强烈意识,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八、“中国梦”绵阳篇
      当前,绵阳正处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面临经济总量在西部排位下滑、科技城建设亟待突破、县域经济薄弱,还有51.9万人没有脱贫、6.2万失地农民和大量失业、失能人员等现实问题。
      “中国梦”寄寓着全体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45万绵阳儿女都是“梦之队”的成员,都是伟大“中国梦”的参与者、表达者、书写者。引导在“5.12”特大地震中坚强奋起的绵阳人民,进一步把回报党恩、感恩社会的大爱化为团结奋进的力量,树立绵阳锐意改革、开明开放的形象,生机勃勃、活力充沛的形象,美丽繁荣、和谐稳定的形象,实现国家科技城建设突破发展、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跨步推进,力争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到2020年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非省会城市前5位。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走好“中国道路”,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汇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万众一心、开拓奋进,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奋力谱写辉煌壮丽“中国梦”的绵阳篇章。
      九、“中国梦”民革篇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而来。中共四川省委、绵阳市委也就开展“中国梦”相关活动作出明确安排和要求。民革在此过程中,理应有所作为,首要工作就是要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全体民革党员要充分利用支部活动等时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要结合实际,立足本职,以“民革梦”、“行业梦”助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体说来,就是做好“三个深化”:
      一是深化参政议政,助力国家富强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会晤时强调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今天,我们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推进,越需要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同志们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坚定政治信念,坚持前进方向,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他同时指出“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同志们积极建诤言、作批评,帮助我们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中共各级党委要主动接受、真心欢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民主党派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中共一道,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民革党员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不断深化参政议政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敢于讲真话、善于讲真话,促进各项社会制度的规范、完善,为国家富强、民族腾飞贡献自己的心智。
      二是深化本职工作,助力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中共中央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各民主党派人才荟萃、各具优势。希望各民主党派弘扬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成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民革党员植根于各界群众,从事着不同的行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成员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单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民革党员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加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努力为民族复兴尽职尽力。
      三是深化社会服务,助力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服务参政党为国家建设服务的重要职能、是了解国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增加社会影响力与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抓手、是体现参政党宗旨的重要形式。我们的组织要动员我们的所有党员,通过开展大型活动,联合企业扶贫帮困、联合党员志愿服务等方式深化社会服务,在服务百姓的过程中回馈社会,报效国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