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爱国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熊克武故居感怀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传承爱国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熊克武故居感怀
  • 来源:民革乐山市委会      作者:胡蓉      日期:2022-10-10      编辑:乐山民革      点击:1062
  • 位于井研县研经镇研经街134号的熊克武故居建于1922年,这里不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乐山民革党员心中的圣地——全国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怀着无比景仰的心情,我们市直一支部和高新区支部共同组织党员代表,前往故居瞻仰,追忆这位辛亥革命元勋、民革先辈革命的一生。

    我们来到故居时,适逢大雨过后,雨后初霁的天气让人格外神清气爽,冥冥之中似乎又有种追寻革命精神的映照。这是一幢四川传统的四合院老屋,白墙青瓦,原已残旧,前些年修葺一新,至今仍保持着古朴庄重的建筑风貌。还未进故居,就被门庭处的“三重匾”所震撼——最前面是前民革中央主席屈武先生题名的“熊克武先生故居”匾;第二重是彰显熊克武先生革命斗士身份的“辛亥元勋”匾;最里面的,则是先生毕生追求的革命信念“天下为公”匾。

    进得故居,便来到了熊克武生平事迹陈列馆,整个陈列馆利用故居的两间厢房改建而成,青灰色的展板在白墙、木柱的衬托下显得低调沉稳,给人以简朴庄重的感觉。从1885年呱呱坠地到1970年寿终正寝,这位戎马一生的革命先驱人生重要时刻的照片、文字介绍都在这里有迹可寻。读着这些文史资料,让人似乎看到了那个4岁就能诵读经典的孩童,那个13岁受到民族意识启迪的少儿,那个18岁东渡日本求学的少年,那个不到20岁就结识了孙中山并产生了强烈民主主义思想的热血青年……

    1911年,在黄花岗的枪炮声中,熊克武身先士卒,炸开了两广总督署的墙壁,几乎活捉两广总督张鸣岐。虽然那次“碧血横飞,浩气四塞,风云为之变色”的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在熊克武一生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辛亥之后,革命并未朝中国人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割据一方的军阀们为了地盘彼此混战不堪。为了挽回局势,继续革命,孙中山派遣熊克武回四川担任要职。从1913年开始,熊克武在四川响应了孙中山的所有号召,从“二次革命”到护国战争,熊克武都是最为积极的那一个。

    孙中山去世后,广州国民政府准备北伐,并向熊克武求助,熊克武明知此行凶险,但为了革命大义,还是毅然南下,一路损兵折将不说,最终竟沦为阶下囚。17个月的牢狱生活加上此前战争中留下的伤病,让熊克武的身体大不如前,自己昔日部队也遣散殆尽。

    但熊克武并未因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在解放战争中,他主导策动了川西起义,让四川大部分地区免受战火侵蚀而获得和平解放,再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并未忘记熊克武先生的革命贡献,重新给予了他政治地位,而此时的熊克武,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在大事大非面前从未含糊。

    1970年,为革命操劳了一生的熊克武结束了他85年的人生旅程。去世后,熊克武被归葬八宝山公墓,这是党和国家对他革命贡献的一种肯定。“顾大局,识大体”,也是周恩来总理对熊克武先生的中肯评价。

    从黄花岗起义到新中国建立,熊克武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起起落落。对于中国革命,他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茫溪河的水,永远映照着熊克武故居,故居的一砖一瓦,永远镌刻着这位辛亥革命元勋的爱国情怀。

    参观完毕,我们久久地伫立在故居门前,内心充满着对熊克武一生革命精神的敬仰,感念何其有幸生在这国富民强的和平年代,作为基层民革党员,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传承和发扬好民革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认真履职,争做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系乐山日报社经管办策划、民革乐山市直一支部党员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