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我的援藏故事——情系高原甘做天使,不忘初心落到实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成都:我的援藏故事——情系高原甘做天使,不忘初心落到实
  • 来源:民革成都市委会      作者:成都体育学院支部 罗飞      日期:2020-08-25      编辑:成都民革      点击:97641
  •        2019年1月4日,四川省骨科医院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正式启动。我作为民革党员、医学影像科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与同行的4名医务人员,组成一支援藏小分队,于岁末隆冬踏上征程,奔赴这片让人神往的热土,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的“传帮带”之旅。

    图为罗飞医生(右一)和同行医生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区医院门口合影

           怀着“改变藏区医疗现状,提高甘孜诊疗水平”的使命,5位战友慎重地接下院领导献来的哈达。虽然当地条件艰苦,初入高原的头痛、气紧、失眠等身体症状也还未适应,为尽快将所学服务于藏区人民,同志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熟悉环境、适应设备、规范操作流程……一切前期工作进行地有条不紊。

           把他人的幸福和生命交给医者,这是一种期许,也是一种挑战。初入藏区,川骨援藏小分队面对藏族同胞的质朴的脸庞,对健康渴望的目光,深感责任重大,虽然医疗环境简陋,交流沟通困难,业务人员稀缺,一点都没有让小伙伴们退却,挑战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工作激情。在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以及工作伙伴共同努力下,新业务开展起来了,新的技术推广开了。在藏期间,川骨援藏小分队陆续在医院推广了特殊体位影像学投照、耳穴埋豆、中医针灸理疗、幽门螺杆菌筛查、抗生素用药规范等多项实用技术,拓展了业务范围,提升了医院口碑,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当然在这些过程中,每个领域的专家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为了让自己的专长在藏区生根发芽是更进一步的目标,我准备对助理医生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图为罗飞医生指导藏区医生学习影像知识

           我的三位助理都是刚接触影像学不久的藏医专业医生,而医院影像设备简陋且老旧,如何让他们面对一门新的学科,完成角色的转换是头等大事;根据每个助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把最基本的解剖学知识、设备操作、影像投照通过PPT、现场示教、培训考核等方式来强化学习。针对藏区常见的疾病,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让助手们反复的加以认知,让他们能独立操作、独立诊断。

    图为罗飞医生为藏区医生作医学影像培训

           以专业技能,助力其他科室突破误区,精准诊断。不单是本科室的教学带动,整个医院的影像学基础也相对薄弱,每天都会有带着各种片子请求会诊的同事。一位喇嘛由于肩部常年疼痛,用药后一直未见缓解,便千里迢迢的赶到藏医院寻求治疗。摄片及摆位的过程中,发现其假关节外展、上举受限,结合外院MR片初步诊断为肩峰撞击及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给予相应的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一位患者偶尔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在医院外治科治疗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好转,于是求助于影像科的会诊,在问询到几月前有跌伤头部的病史后,怀疑是颅内的问题,CT检查后发现双侧硬膜下血肿,于是在其他医院开颅引流后,肌力恢复。一位来自石渠的牧民胸部照片后发现肺内囊性阴影,结合他的牧区接触病史,考虑为肺包虫病,推荐他去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这样的故事很多,很荣幸在援藏医疗工作中能为其他科室同事的治疗做到引路灯塔的作用,而一些在城市里的少见病也为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诊断思维。

           这期间也与藏医院的同志们结成了许多亦徒亦友的情谊。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时常会感叹“传帮带”任重道远,援藏的时间太过短暂。

           我们的援藏小队同时也深入甘孜州其他县进行巡回义诊工作,给远离现代医疗的僧侣与牧民带去福音,义诊的故事也有幸见诸于媒体。

           在藏区的短暂服务期间,希望通过医学影像这一载体,实现传承川骨中医药特色诊疗,帮扶藏医院建立可持续性发展医疗模式,带出能独当一面的本土医疗队伍的目标。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这是一位普通民革党员的夙愿,也为自己的人生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