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守护家园,把真情写在“疫”线——曾娅莉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绵阳:守护家园,把真情写在“疫”线——曾娅莉
  • 来源:民革绵阳市委会      作者:民革绵阳市委会      日期:2020-03-24      编辑:绵阳民革      点击:23217
  • “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是选择了无畏”,这句话用在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兼输血科主任曾娅莉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名多年在医疗科研领域孜孜不倦的医师、学者,在这次全民抗击疫情中,她很快意识到病毒的巨大危害。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作为绵阳市传染病定点医院,承担全市新冠病人的检测诊断、治疗、预防工作。身为一名民革党员,曾娅莉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核糖核酸检测的重任,以她卓越的专业知识为百姓服务,用爱心抚慰患者的病痛恐惧。

    身先士卒的“急先锋”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患者诊断起到决定性作用。曾娅莉所在检验科的分子诊断实验室技术力量位于全市前列,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义不容辞。1月30日,曾娅莉和20余名同事们连夜奋斗,为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实验室做技术准备,直到凌晨2点过才完成验收的准备工作。回家休息不到5个小时,早晨7点30她又到科室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省上专家评审,使得科室顺利成为四川省第一批通过新冠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在绵阳市新冠疫情期间,她所在的检验科一直承担着海量的工作任务,日均检测200至300人次。从2月1日开展工作至今,她经常加班忙到深夜,却从未发生一起差错,得到医生、患者和社会的好评。

    曾娅莉从事科室管理10余年,她的科室是离新冠病毒最近的科室,全市的疑似和确诊病人标本全都要送到她所在检验科。每天要面对各类患者的血液、痰液、大小便等,这些都是活病毒的载体,很危险。新冠疫情初,传播途径不清,是否有气溶胶传播存在争议,检验科各个环节都存在接触感染和产生气溶胶的可能。如果一旦发生科室成员感染,科室的同志们全部将被隔离,检验科瘫痪,全市新冠疫情防控将不可想象。科室的同志们都是年轻鲜活的生命,谁也不希望他们感染,防控压力无形压在曾娅莉身上。为了实现0感染,保护好科室的同事,她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论证,寻找科室生物安全的薄弱环节。问题找到了,整改的措施方案有了,但什么都缺。缺人,缺物,缺消毒设备,消毒试剂,防护用品(口罩、帽子和手套都有限),科室的基本防护都难维持,更不要说三级生物安全防护了。困难重重,但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她没有退缩。她首先加强人员防护知识培训,人人过关;其次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积极联系各部门参与检验科生物安全改造。所有防护物资专人专管,加强个人巡视。从绵阳市检测新冠第一例病人至今,检验科0感染,科室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为绵阳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潜精积思的“行动派”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娅莉积极的对新冠的疾病进行探索。先后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向浙江大学递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科研项目申请;向国防科工委递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代谢标志物的筛选及其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值》科研项目报告;向绵阳市科技局递交《绵阳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多系统功能变化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研究》科研申请(改项目已获绵阳市科技局项目批准)。另外她还积极撰写科研论文《15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不同样本的2019-nCoV核酸与血浆IgM抗体检测结果及评价》,这对新冠疾病的诊断和检测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目前已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的初步录用。

    守护家园的“民革人”

    在新冠疫情期间,曾娅莉除完成她个人业务工作和科研外,她时刻牢记自己是民革党员,百忙之中她还为解决新冠疫情的防治献计献策。她与民革绵阳卫生支部支委刘平以及民革绵阳市委会副主任黄梅一起为绵阳市撰写提交关于《加强绵阳市医学科研能力建设,提升应急防疫能力》议案,得到了绵阳市相关部门的采纳。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面前,本该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她,选择了把担心和牵挂留给了医院的病患,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在穿上防护服之前,她和普通人一样,是妈妈、是妻子,在穿上防护服之后,她大步奔赴抗疫的战场,用自己的“生命线”守护脚下这片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