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民革内江市委会和内江黄埔联络组联合召开纪念黄埔军校建校 93周年座谈会,内江黄埔后代和市委会的祖统委员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民革内江市委会秘书长、内江黄埔联络组秘书长姚新红主持。
会上,组织大家学习了黄埔军校创办历程。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16日创办至1949年底,在大陆共创办二十三期,其毕业学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学生23万余人 。内江虽然地处偏僻的西南地区,但前去投考黄埔的革命青年络绎不绝。据《黄埔军校同学录》记载,大革命时期,考入黄埔一期到二十三期有本校学生439人,分校学生达3000余人,他们在黄埔这所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为“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浴血奋战。在国共两党领导的东征、北伐战场上,内江籍的黄埔学生王玉珊、王志新、傅楫远等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抗战爆发后,国共再次合作,共同抗日,黄埔军校校本部也迁到了大后方的四川,更多的内江热血男儿投身黄埔,学习、苦练杀敌本领。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不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不论是台儿庄战役还是滇缅战役,到处都有内江籍黄埔军人英勇杀敌的身影,流血牺牲的场面。抗战八年间,内江先后涌现了余成久、袁韬、王镇华等为国捐躯的黄埔抗日烈士和熊顺义、陈九章、常承燧、徐光泽为代表的一大批抗日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战争时期,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中,张佐斌、陈宏谟、胡锡珍、林茂华、卿云灿、熊顺义、沈毅、罗士瞿等国民党军队中的内江籍黄埔将领率兵起义,走进了人民军队的行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黄埔军校同学会内江联络组,在中共内江市委的关怀下,在中共内江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于1988年3月成立,迄今已走过了29个春秋。29年来,联络组始终遵循黄埔军校同学会“发场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奋中华”的宗旨,团结和联络黄埔同学、亲属和后代,为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为内江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每年的元旦、春节、端午节、校庆、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联络组都要到黄埔同学家看望、慰问,并送上节日的礼物。
内江黄埔联络组后代联谊会会长张永莹、黄埔后代和民革祖统委员纷纷发言表示一定继承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与时俱进,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内江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十九大召开。
民革内江市委会副主委郭杰参加座谈会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