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他加入民革时已过天命之年,9年前,民革广元市委发文号召全市民革党员向他学习,迄今为止,这样的殊荣只有他一人获得。他就是连续担任民革广元市委直属二、三支部主委近10年的二支部荣誉主委孙先成同志。
在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全身心为国为民精神的鼓舞下,孙先成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担当精神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铸就了人淡如菊的品行、温润如玉的气质和见义勇为的风尚。
读写伴随一生
孙先成从小喜欢读书,并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加入民革后,他的创作进入“井喷期”。先后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统一战线》、《晚霞报》、《精神文明报》、《中国电影周报》、《文汇电影时报》、《消费时报》、《四川民革》、《广元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发表作品数百篇,共计200余万字。先后六次荣获全国影评征文大奖,并获得“与共和国同行”征文一等奖。
孙先成在用文字关注山水田园、影视作品、时政民风等的同时,更以包含热情的笔墨抒发对祖国和党的赤诚,对榜样先进精神的弘扬。2008年春,他写的纪念“五一口号”发表60周年的诗歌《历史铭记这一天》发表在当年4月17日《团结报》上;2012年采写的反映二支部党员陈权事迹的通讯《爱心在平凡中闪光》被民革中央网站刊载。
延续24人生命
孙先成自幼在嘉陵江边长大,不满10岁就学会了游泳,是冬泳队的骨干成员,长期积累了丰富的水上救人经验。先后在江河中救起13名溺水者。加入民革后,更是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大力发扬见义勇为风尚,又陆续救起11名落水者。
1998年7月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像个蒸笼,解放军驻广部队两名新兵在嘉陵江中游泳,游到江心,一人体力不支,另一人上前施救,被同伴死死抱住,动弹不得,情急之中高喊救命。孙先成当时已游至对岸,听到喊声,又飞快转身向呼救者游去,两人合力将溺水者救上岸。“谢谢您,救命恩人!”两个操着重庆口音的新兵跪在沙滩上,向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磕头致谢。
2003年6月1日下午3点左右,孙先成在南河紧靠万源村的一段水域游完泳,刚换好泳裤,坐在岸边看报,宽阔的河面就传来凄厉的呼喊,一个人在河中深水处扑腾,另外几个人在浅水中呼救,他见状条件反射地甩掉报纸,大步跑向河边,一个猛子扎入水中,迅速游向溺水者,右手挽住其脖子,拼尽全力拖向岸边。得救者名叫马成,是广元市轻化工业技校学生,马成和他的同学联名给时任市长田维钊、民革市委主委胡月鹤等领导写了题为《危难之时见真情》的感谢信。这年7月7日,民革广元市委印发了《关于号召全市民革党员向孙先成同志学习的通知》的文件。
2011年8月26日下午4时,宽阔湍急的嘉陵江千佛崖段江面上,三十多名广元冬泳队员犹如浪里蛟龙,破浪前行。“老孙,快来一下,我不行了!”凫至中途,72岁的张国栋体力不支,向孙先成呼救。“莫慌,用仰泳往回游!”他一面叮嘱改变泳姿,节约体力,一面迅速分开激流,向其靠拢,护送张国栋返岸。少顷,又用手将其托住,奋力向前划行。在距岸还有两米多时,另一位冬泳队员也过来相助,张国栋得救了。
无偿捐献器官
2009年,孙先成从《人民日报》上读到“全国有150多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而每年真正能配对成功的只有1万人左右,自2006年以来,供体来源不断下降”的消息,毅然作出无偿捐献自己身体全部器官的决定。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强烈反对。老伴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临终也必须保持完整。儿子则认为此举让他失去了尽孝的机会,兄弟妹妹也皆不赞同。孙先成不厌其烦的开导他们说,“晚年逢盛世,一家人衣食无忧,我身为民革广元市直属二支部主委,理应感恩祖国,回报社会,当下全国有不少患者因得不到器官移植而失去生命,我把身体器官和遗体捐献出来就可以挽救更多的人,同时也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善良和真诚,最终得到家属和亲人的支持。2010年9月28日,孙先成郑重地在《无偿捐献身体全部器官和遗体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按上指纹。
孙先成的事迹多次被《广元日报》、《广元晚报》、广元电视台、《晚霞报》、《晚霞》杂志、《四川老龄》、《今日科苑》等报道;四川移动广元分公司、广运集团、广元冰鸟公司等发动员工向他学习,开展爱心接力活动。2006年他被民革四川省委表彰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在广元市民革组织建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民革市委表彰他为“优秀民革党员”。
人生没有彩排,时刻都在现场直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同的路有不同的风景。孙先成同志一生与奉献相伴,在民革这个团结温馨的家园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在遗书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希望自己在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候,能够始终如一地做到无愧国家、无愧人民、无愧社会、无愧人生。我自愿无偿地捐出自己身体的全部器官和遗体,为人类再作奉献,并希望以自己的善举让人间变得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