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民革党员说】苏永奎:笃行“博爱”教育,呵护组织荣光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广元【民革党员说】苏永奎:笃行“博爱”教育,呵护组织荣光
  • 来源:民革广元市委会      作者:苏永奎      日期:2023-11-29      编辑:广元民革      点击:1209
  • 作者简介:苏永奎,男,1968年生,民革党员,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四川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广元名师,广元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广元市第九届科技拔尖人才。在国内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近100篇,出版诗集《心弦情韵》。


    相遇很美

    我与民革相遇,纯粹是一个偶然。那是2001年,新世纪刚开始的时候,我虽然30来岁,已过而立之年,但长期生活在学生堆里,难免染上一些童真和稚气。最坚定的信念往往是对学生的教育,而不是积极参加党派、团体——也或许是无暇顾及。

    但就在这个时候,曾任民革广元市委会主委的胡月鹤同志委托学校党支部书记张世明找我谈话,动员我加入民革。也就从那时候起,我才对民革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当我得知民革组织所尊崇和践行的是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遗志时,我突然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因为高中时学文科,大学里学汉语,我对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了解和仰慕的,除了他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追求外,他对“博爱”的倡导和践行,更是令我肃然起敬。

    我血管总是流淌着一股爱的热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因为对一切的爱,我毅然决然,毫不犹豫。于是,那一年,我向民革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02年4月,经过民革广元市委会的严格考察,我光荣地成为一名民革党员,也是朝天区成立民革支部以来的第一批党员。

    2011年9月,我受聘为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四川分会理事,因为“孙中山”这个厚重的名字一直沉淀在我心底,为此,我曾前往南京拜访中山陵,并写了一首诗,向他表达我诚挚的敬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记得在新党员培训的时候,民革广元市委会领导张宏就告诫我们:“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这句话是颇有分量的。旗帜的意义在于引领方向:你出现在哪里,队伍就向哪里前进。

    这个看似简单的比喻句里蕴藏着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做好自己,呵护组织,引领他人,不断进取。

    扛一面旗帜容易,做一面旗帜太难太难。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当旗帜只能给学生当旗帜,给同伴当旗帜,让他们从我身上去辨识前行的方向。

    于是,那年,我从一所贫困农村学校狭窄的视野里,通过互联网,看到了辖区之外更广大的教育天地,看到了同行中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我了解了人教社,了解了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我与国内很多热衷于教学研讨的老师一道,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育论坛”和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语文网•语文论坛”的常客和版主,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的成员,邀请他们入驻,组织他们开展论坛交流活动,编辑网刊,读帖回帖……教学之余,我们思考了很多问题,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更因此解决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学问题。于是,两三年后,我被评选为这两个论坛的“优秀版主”,很多素不相识的语文前辈给我以欣赏和礼遇,很多素不相识的语文后辈给我以尊敬和仰慕,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的就是一面旗帜。曾经在网上读到很多知道和不知道名姓的朋友回忆在论坛里学习和成长的经历,他们把我当作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我内心感到无比快慰,感觉自己捍卫了教师的职业,也呵护了组织的荣光。只可惜,随着论坛的逝去,这些记忆中诚挚的文字也如水而逝、难以觅见了。

    论坛没有了,我的脚步却并未慢下来。我依然强烈地爱着我的工作,爱着我的教育,我竭尽所能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学习、思考、总结、实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坚定“做幸福的教育人”的终身价值追求,不想让生活留有太多的遗憾。于是,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越走越快,越走越远,2012年,我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2014年,我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2016年12月,我有幸成为“四川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020年,我被评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

    荣誉不是光环,不是拿出来闪亮别人的眼睛的;它是自己心中的一轮太阳,照耀自己的思想,引领自己不断前行。

    一滴水汇聚爱的河流

    2017年10月,我被民革中央授予“民革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并在民革中央党报《团结报》上公开报道,内心十分欢喜。感觉自己作为一个偏僻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坚持了几十年的“博爱”教育,终于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得到了民革组织的关注,并给予我以崇高的荣誉,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同样是因为多年来因网络交流积淀起来的真诚和信誉,2008 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元也成为重灾区,学校不仅教学设施严重受损,贫困学生也越来越多,很多贫困家庭的子女面临辍学的危机。像过去一样,依靠个人的力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把学生在板房里学习的情形拍几张照片晒在博客圈子里,很快便得到了热心网友的回应。在江苏常州一名初中教师严梅华的极力发动下,来自山东、江苏、四川等地的爱心网友纷纷加入,那一次,爱心捐款近 2 万元,帮助了 我校10 多名游走在辍学危机边缘的学生。

    于是,从过去的阳光爱心助学团到现在的常乐助学团,这个可敬可亲的民间助学团队就一直陪我走了十七年,资助金额数十万元,资助学生数百人。

    再后来,一位成为成功企业家的高中同学杨国凡也一度加入到朝天中学的爱心助学行列,几年间个人出资近 20 万元,资助了200余名贫困学子。

    民革组织也是我爱心助学活动中的最大依靠。从2010年开始,民革广元市委会就牵线搭桥,联系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乡村青少年助学金资助我校贫困学生。后来,“三七互娱”游心公益基金也加入进来,这样,受资助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特别是孤儿、单亲、残疾人家庭子女得到了更多的照顾。

    截至目前,粗略一算,通过我个人和民革组织联系到位的爱心助学金已有近100万元,帮助过的学生也有数百名,个人受助资金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当然,在这个活动中,因各种原因我为学生也捐款捐物,表达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心意。

    《一滴水汇聚爱的河流》是当年《团结报》上的一个报道标题,记者提炼得十分贴切:小小的爱心之泉,只有融进茫茫大河里,才会激荡起奔腾不息的浪花。

    感恩组织

    我庆幸自己没有与民革组织擦肩而过,庆幸自己在这个组织里得到了温暖、关爱和鼓舞,庆幸自己在人生成长的路上得到了很多好同志、好战友。记得2008年,我的一首诗《爸爸,我加入了民革》荣获广元市统一战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这是对我在组织中成长的一次重大肯定;再后来,我多次被评为广元市优秀民革党员,2022年被表彰为广元民革组织建立 30 年来优秀民革党员,倍感温馨和鼓舞。

    作为民革党员,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坚定自己的组织信仰,永远笃行“博爱”精神,爱学生,爱教育,爱生活,脚踏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力所能及呵护组织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