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民革党员说】陈洪涛:同舟共济 风雨无阻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德阳【民革党员说】陈洪涛:同舟共济 风雨无阻
  • 来源:民革德阳市委会      作者:陈洪涛      日期:2023-10-23      编辑:德阳民革      点击:348
  • 家国情怀

    加入民革,是一段遥远的记忆,一份深沉的礼物。

    童年的记忆里,没有活生生的爷爷,只有一些模糊的词语,黄埔军校、抗日战争……父亲不轻言家事,年少的我也不敢多问。只是,没有爷爷的失落是那么真切。也埋下了,去寻找真实的爷爷的心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在大学图书馆《黄埔军校同学名录》书中找到爷爷的名字。同时,求学期间有幸遇上几位授课老师,都是民主党派成员,其中有后来成为民盟安徽省委会主委的刘光复教授,时任九三学社合肥工大支部主委的黎宝信教授等,他们儒雅谦和,学识渊博,深受学生爱戴。身为学子的我,真真实实地接触感受到当时不多见的民主党派成员,他们,让我,对我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制度有了最初的了解,也是我立志有机会也要成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的初心。

    追索寻觅

    198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现在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当了一名老师。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逐步发现想要成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很难。首先是身边民主党派成员极少,根本找不到组织在哪;其次是民主党派成员要求高,一般的老师无法加入。

    2005年,在网上读纪实性文学作品《抗日战争中的川军》时,再次看到爷爷的名字及参加的战役介绍,时任国民革命军127师营长的爷爷,鲜活起来了。作者何允中先生,一位川军起义将领的后人,也与我结下深厚的友谊。2009年初,一个偶然机会,在参加学校一次组织活动中得知学报编辑部主任袁能先教授是民革党员,我马上向他了解加入民革的条件,并表达了加入组织的意愿。随后袁教授邀请我参加了民革德阳市委会机关二支部在广汉开展的活动,让我有了终于找到组织的幸福感。

    2009年11月,42岁,经过多年的求索,我加入了民革。深切的感受到民革组织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感恩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先后担任民革德阳市高校支部副主委、主委和市委会副主委。在本职工作之外,与大家一起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积极建言献策,打开了生活的另一面;在老领导老党员的帮助支持下,拓展参政议政的思路,提升各方面能力。自己也付出了汗水,交出了答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收获了友谊,找到了真实的归属感,有幸荣获了民革中央“全国宣传思想理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不断进步

    从2018年1月至今,连续两届当选四川省人大代表。将组织和人民的重托时刻牢记于心,积极履职。每年都要抽出专门时间,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民生关注热点问题,并结合自己本职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先后提交20余件代表建议,内容涉及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法制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2020年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成德眉资科技协同创新的建议》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十大重点督办建议,2021年提出的《关于打通省市数据共享壁垒,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水平的建议》被列入胡云副省长领衔办理建议。另外还有《遏制校园贷蔓延》《改善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加大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等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落实。以《改善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建议》为例,为了准确掌握一手材料,自费买了一个照度色温仪,到德阳、成都等地学校做了实地调研。去年,在省人大会上提交了此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最近,我曾调研过的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反映,他们学校教室的照明条件都改善了,我感到特别欣慰。

    最为有意义的是,加入组织后,通过参加“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等系列主题教育,提高了党性修养,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观察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更加开阔。让我能更有活力地融进国家建设中,在深入基层调研、从事教育教学、开展科研并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参加市决咨委重点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主持的《数控车削加工及质量保证》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编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主笔撰写的《德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研究》荣获德阳市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入选德阳“英才计划”科技卓越人才项目等。

    永记初心

    在新时代,我将永远牢记入党时的庄严承诺。作为一名教育科技战线的民革党员,为教育和科技工作“鼓与呼”,是我神圣的职责。立足本职工作,关注国计民生,通过广泛调研,收集真问题,发出好声音,为科教兴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是我风雨无阻的坚持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