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委会举行纪念“汪辜会谈”三十周年座谈会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广安:市委会举行纪念“汪辜会谈”三十周年座谈会
  • 来源:民革广安市委会      作者:杨劲松      日期:2023-04-28      编辑:广安民革      点击:1075
  • 4月27日,民革广安市委会联合中共广安区委统战部举办纪念“汪辜会谈”30周年座谈会。民革广安市委会委员、原专职副主委张智勇,民革广安区支部主委、广安区政协副主席谭华林、广安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区台办主任冯永川,广安区侨联主席李劲和民革党员、台胞台属、侨胞侨眷代表40余人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全体参会人员首先观看了《汪辜会谈》相关历史影片,对“汪辜会谈”有了更多的认识。“汪辜会谈”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两岸经贸人员往来与社会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举行的,也是大陆为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断努力的成果。“汪辜会谈”及其后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表明,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和良好势头的关键。但其从打破僵局到达成共识,从掀开新页到签署协议这个过程是艰难曲折的。

    参会人员分别交流发言。民革党员余善秋说,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和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期盼着两岸人民早日团圆。希望共同努力,促进两岸交流,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参观、交流、投资兴业。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增进两岸亲情,提建议,献良策,进一步增强凝聚力,为实现祖国统一尽微薄之力。只要同谱团圆曲,同心同德,就一定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籍同胞苏杰在发言中说,我们今天聚在一起来纪念“汪辜会谈”30周年,除了要感念30年前曾经付出一切的有功之人,追忆其为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的重大历史功绩,更要始终清楚地认识到“汪辜会谈”是基于“九二共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一名台籍同胞,台湾是我的故土,但祖国大陆也是我热爱的故乡和家,也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和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要发挥自己沟通两岸桥梁纽带作用的独特优势,通过与台湾的各种亲属朋友关系,作好两岸的交流交往工作,做祖国大陆对台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实践者,为两岸人民实现心灵契合,为祖国完全统一作出贡献。

    侨眷刘光程说,我们回顾和纪念“汪辜会谈”,不但要铭记其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意义,更要正确看待“汪辜会谈”对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深刻启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交流比断流好,对话比对抗好”,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侨胞侨眷要继续听党话、跟党走,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新的贡献。

    冯永川在讲话中说,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海和平稳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两岸同胞走亲走近的强烈意愿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希望港澳台侨界人士坚定维护“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对“汪辜会谈”的最好纪念。继续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就一定能够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终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张智勇在讲话中表示,“汪辜会谈”所蕴含的成功经验及丰富内涵,对当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我们纪念“汪辜会谈”30周年,不但要铭记其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历史意义,更要从中汲取养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民革作为具有促进中国统一特色的参政党,要坚守民族大义,坚决反对“台独”。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共经风雨。始终致力于国家的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紧紧围绕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发挥与台湾的渊源优势,在扩大两岸社会各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基层民众交流融合;增进共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民革广安市委会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广安区台联会长杨劲松主持座谈会,并倡导全体民革党员、台胞台属、侨胞侨眷要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智慧,发扬中华民族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两岸一中”的核心内涵不动摇,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图谋。利用亲情友情加强两岸各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