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吴瑶:使命在肩,责任如山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征文选登】吴瑶:使命在肩,责任如山
  • 来源:民革达州市委会      作者:吴瑶      日期:2021-05-11      编辑:民革四川省委      点击:22336
  • “我和我亲爱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一首赞歌……”歌声回荡在整个山村,我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1800多个日日夜夜,5年的风风雨雨,在乘风破浪中一路前行,更践行自己作为一位民革党员的担当和责任。

    立脱贫之志,决胜全面小康,是我们第一个100年的奋斗目标,更是我作为一名民革党员的使命和初心。

    2016年4月1日,组织委派我为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办赵家村担任扶贫驻村工作队员。怀揣着梦想,行囊里塞满了换洗衣服与日常用品。第一次行走在这个落后和贫困的后进村,2米多宽的村道上尘土飞扬,家禽家畜的粪便和垃圾随处可见。

    随村支书来到山粱上,远远地看见一群人围坐在一家农户的院坝里,吸烟的、闲聊的、吵闹的乱成一团。

    村支书很抱歉的说:“现在我们村还没有办公室,租住的对面农户的一间做为平时的临时办公室。”今天你第一天来我们村扎根驻下,给你临时安排的住宿简陋,先委屈哈子。村支书随即通知村社干部一起开个工作会,让大家认识一下我这个扶贫驻村干部。

    会场上,烟雾缭绕,抱怨声此起彼伏。通过了解,全村5个社306户827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4户143人,贫困发生率17%。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是五味杂陈。如何抓村社干部的素质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没有一支强硬的队伍,过硬的文化素质怎么能让村民脱贫致富?看着村社干部对我不屑的眼神,我内心矛盾,怀疑,各种声音纠缠着我,我感觉自己的担子越来越沉。

    “吴瑶,你来这里干什么?能解决好这些老大难问题吗?能把这么乱的地方扶起来吗?”我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在心里做出了庄严的承诺:我是一名民革党员,是一名脱贫攻坚战士,一定要有担当、扛责任,务必啃下这块硬骨头。

    第一次走村入户,我详细记录了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的信息。其中,有一户贫困户何有才引起了我的注意...

    四月的天气阴晴不定,稠雨绵密。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雨,路面极其打滑。我挽起裤腿走在山路间,要到这个特殊的贫困户家去了解情况。离村委二里多的路程,我走了足足四十分钟。我环顾下四周,这是一个住着有4户人家的小院。除了这户贫困户家门是敞开着的,其他几户门都是虚掩着的。一只黑色的小猫瘪着肚子刨着院坝边的杂草,许是见着生人,看着我走进,它一溜烟便不见影儿。我小心翼翼的问道:“家里有人吗?”没有人回答,我便提高了嗓门,再次问道:“家里有人吗?”还是没有人回应。于是,我翻开笔记本找到了户主的电话。接电话的是贫困户何有才,我说明来意后,他说他正在田里搭田坎,马上回家。十多分钟后,一个矮小的男人挽着裤腿出现在我面前。腿上糊满了泥浆,湿漉漉的草帽下眼神有些迟钝。我说:“何叔叔,我想对你的家庭做一些了解,你有什么想法和困难都可以跟我说。我现在是你们村上的扶贫干部,我会帮你们解决。”他有些拘谨的让我进屋坐,赤着脚准备去他厨房给我舀一瓢井水给我喝。我连忙上前拦下他,让他坐下。他手足无措的和我面对面坐下来,面无表情的像说着别人的故事...

    就在我和何有才摆谈的时候,一位30来岁的女人傻乎乎的从楼上的夹层里走下来,只见她右手牵着一个大概八岁的小孩,神情呆滞,单薄的睡衣已有一种怪味。何有才不好意思的说:“这是我的独生女儿何丹,不大灵醒,只有几岁的小孩智力。她牵着的那个小孩是我外孙,也不大灵醒。”我这才看到那个小男孩头上长着一个大块的包,何有才见我盯着看,又说生下来就那样……

    经过了解,何有才一家5口人,他本人已67岁,早年丧偶,一直未再婚,由于没有文化也从未外出务工。独生女儿何丹自小身体羸弱又瘦小,傻乎乎的姑娘也没有读过一天书。前些年,通过自家亲戚介绍和邻近的一个男人结了婚,婚后共生育一男一女,外孙女在矿上读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女婿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照顾女儿和外孙的事落在了何有才一个人身上。

    何有才的家事让人很沉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起身和他们告辞,何有才眼里多了一份平淡,挽留我吃了午饭再回村办公室。我知道,他那一亩三分地还在等着他去耕作,播种,不能耽误农事。和他道别后,我看见他戴着那顶旧草帽消失在细雨蒙蒙中,何丹娘俩在咿咿呀呀的追着那个黑色的小猫打闹着……

    我来不及向领导汇报,回到村委会立即组织村支两委开会,提出对他们一家的情况立即进行摸排、核实。经过走访群众,确定何有才说的实话,所以立即启动对他们一家进行整户纳入低保兜底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迫不及待的和村社干部一起到矿山小学找到校长,经过大量工作、沟通,鉴于何有才家的特殊原因,我们达成一致协议:由学校老师进行送教上门服务。随后联系县残联工作人员实地调查,按程序为其办理了智力残疾证。

    我已很快适应驻村的日子,村民们也十分乐意和我沟通一些家里的日常。由于有二个社吃水困难,靠天下雨才有水,年老体弱的留守老人提到这件事便愁容满面。那天天气十分炎热,我和村干部一起入户调查收集民意为全村安装自来水一事。

    路过熊秀珍阿姨家时,我看见她佝偻着身子在自家自留地里采摘蔬菜。七月的太阳似流火炙烤大地,我走进地里,轻声问道:“熊阿姨,你才出院啊,这么大的太阳你应该在家好好休养,”我顺手帮着熊阿姨边采摘边闲聊。熊阿姨叹气道:“她一共生育了五个子女,老伴早年因病去世了。她和小儿子住一起的,小儿子彭九儿今年42岁。因为好吃懒做,家里又没有增收门路连个媳妇也没讨上。并且还要靠我这个老母亲种庄稼、养鸡鸭艰难维持生活。丫头,如果不是国家政策好,我坟上的草早就长出来了,我一年要在乡医院和县医院住七八次院,医药费基本是国家报了的”。我搀扶着她回到家里,并安排村主任下午通知熊阿姨的五个子女在村委会进行家庭赡养调解,并形成书面协议。子女们纷纷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邀请熊阿姨到自己家住,小儿子彭九儿通过我们的帮助愿意到附近的陶瓷厂务工。

    每一次路过熊阿姨家,我都会去陪她坐会儿。她都会拉着我的手:“丫头,太感谢你了,更感谢国家的政策...”

       几年下来,在赵家村,我经历了人生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因为走访群众过了饭点,又不好意思说而啃干泡面;第一次为群众代办低保,而被群众再三感激,回到家高兴了一晚上;第一次因为与帮扶单位协调扶贫项目,而红着脸不愿离开;第一次因为群众没有增收门路,而焦虑到无法入睡……就是在这数不清的第一次中,脚上长水泡了、皮肤变黝黑了、声音变嘶哑了……村社干部开玩笑说:“瑶哥变得更接地气了!”“瑶哥”早成了他们心里最亲切的称呼。也是因为这些第一次,我为赵家村争取到惠农资金60余万元,帮助发展起了4家农家乐;为全村联系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帮助硬化了物流港到村委会的道路,解决了出行难题;为贫困户张福全家找到了长期固定货运的资源,让其实现了月均2万元的收入。同时,村民家的庭院更干净了,以往好吃懒做、坐等救济的群众,主动走上了工作岗位。原本发展难、沟通难、交通难的村子仿佛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变得更有生机、更有希望了。

    如今,对我来说,赵家村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熟悉,每一个村民都像我的娘家人一样亲切,我已习惯这村上的日子,爱上这村里的一切。大家对我如对待家人一样亲热,入户时,无论走到谁家,他们都会热情的留下我吃饭;驻村时,他们担心我一个人害怕,只要到了晚上,附近的群众都会自发的来陪我聊聊天,拉拉家常。时光如梭,转眼已走过1800余个驻村的日子,曾经的后进村、贫困村,成功逆袭,旧貌换新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都在不断上升。

    我知道,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每一天都上演着无数个赵家村一样的故事,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用脚掌丈量脚下的土地,用双手创造群众幸福的生活。我热爱,热爱这份职业,热爱扶贫干部这个身份。我愿意,愿意冲在前、顶在前、干在前,我相信,相信来日方长,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的全力协作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未来会更加美好,更有希望!

    是的,一百年的风雨春秋,我们已走过初创时的艰难。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打破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从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从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到精准脱贫,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向往的美好和幸福!

    山顶上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已写下了我满满的铮铮誓言。我愿以一位民革党员的身份和村社干部们一起乘势而上,为我们下一个100年再次交出满意答卷。



    作者简介:吴瑶,笔名:吴桐。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办工作,民革达州市达川区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