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21支部:推进新形势下的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党派的新任务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省直21支部:推进新形势下的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党派的新任务
  • 来源:民革省直21支部      作者:黄石      日期:2010-12-28      编辑:省直二十一支部      点击:1694
  •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是建筑在深厚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其“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完善起来的。六十年的历程虽然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是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精诚合作、携手并进,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道路上,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共同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当今世界上政治制度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友党及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参与中,协商民主必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和途径。随着我国日益富强和国际发展的需要,尤其近年中国的科技部、卫生部部长的正职也开始由民主人士担任这一重要的举措看,足以预见在新的时期,各民主党派的协商民主参与,必将以崭新的面貌与形式出现。
        那么,它在当前的政治生态与政党格局中将有哪些发展与推进呢?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政治上,更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在一起,在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管理、社会主义建设与各项改革事务。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中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推动和实现多党合作事业长期持续发展。各民主党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格局。执政党与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不同。执政党在把握国家发展方向,推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参政党辅助执政党一起参与、补充作用。这里,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不存在西方那种轮流执政政治运作格局。这就是各个民主党派在新形势下参与协商民主的前提与基石。
        第二,依法有序的参与。经过多年的探索、改进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互动格局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等方面都有了明确地规范。并确立了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
        由近几年陆续出台的有关文件表明,我国的政策的制定者与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政治行为,尤其是政治互动有了更加易于操作的规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制定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民主党派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将多党合作制度纳入党的基本纲领,为坚持、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可靠保证。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为多党合作最终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先后制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三个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把多党合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同时,对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开创了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的新阶段。
        这些历史性文件为各民主党派的协商民主参与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操作化的规则,是各民主党派依法参与、有序参与的必须遵循和依靠。
        第三,寻找与开拓多元利益的整合与表达的新途径。我国政党制度从结构来看具有多元性:共产党代表着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根本利益,而各民主党派则代表着一些特殊阶层、亚文化群体的特殊利益。对特殊阶层、亚文化群体的政治态度、利益诉求、利益表达,需要有畅通的渠道保证其能及时、准确、完满的传达到国家管理层面和机构。以便国家管理者能在制定政策和实施管理时能对那些特殊阶层、亚文化群体的利益诉求加以考虑、整合、协调,从而制定出代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又顾及到某些特殊利益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协商民主为各民主党派探寻多元利益的整合与表达的新途径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目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社会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那些大量存在着的不同特殊阶层、亚文化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彼此利益冲突的化解,就特别需要一种非政府的中介代理,以便对其加以整合与表达。这种需求为各民主党派的代言增加了新的责任与内容。同时这种内容也为各民主党派的协商民主参与添加了更加质朴的民生、民情、民意的担当。
        第四,拓展和加深各民主党派协商民主的参与层面。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的第一要务。按照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围绕中共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选择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研,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当然是各民主党派协商民主参与的行动主题。但是,在新时期,不断拓宽参政议政领域,丰富参政议政内容,创新参政议政形式,提高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更是各民主党派需要加以重视的新课题。例如,参政议政领域的拓宽着力点,当前应放在哪里?是国策吗,还是民生?事实上国策与民生都是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前,各民主党派大多把注意力放在民生的关注上,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当前,改革深入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关头,民主党派对国是大政加以更大的投入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当前各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领域的拓宽着力点,当前应放在国策思考上。再一个问题是,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其权力的渗透,需不需要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组织的人员设计安排?若有其参与,其参与的程度与力度应有多大?这种权力的边界又在哪里?贸然回答这些问题,确实有一定难度。不过,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来看,这是需要的,也是可行的。2006年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对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加以了从分肯定及作了具体的规定。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用人上一些举措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精神。同时,在协商民主参与中涉及到的诸元素:如目标、成员、人数、方法、频繁程度、时间长短、利害程度、效率、监督、动员程度、真实性、控制范围、协商程度等,更需要我们科学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而这些,既是各民主党派在当前协商民主参与中面临的热点、难点,也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焦点!这就需要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创造和建设一个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良好政治格局。
        第五,进一步提高各民主党派的在协商民主参与中的政治素养。由于协商民主强调公民参与、利益表达、对话、妥协和偏好转换;力图反映所有参与者的意愿和利益,尊重多数并保护少数;强调合作与共识。因此在现实操作中,它的实施更需要较高政治素养及操作技能的人。首先是坚定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和同心同德,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自觉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纲领,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自觉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分忧解难。其次,具有高尚的政治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高尚的个人品格,独立的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次,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也包括中外政治传统的理论菁华;同时也包括法律理论、国家管理理论和自然科学知识。再次,对中国国情、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影响有深入地了解。洞悉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及政治的影响。
        第六,具备娴熟的政治协商民主参与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操作技能,包括调研、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挖掘数据等的技能。科学的调研不是传统的没有议程设置的走走看看,听听汇报,其乐融融的一般信息沟通与收集。而是要带着问题,遵循着确认问题,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步骤。运用访谈(随访、深访)、科学抽样,观察(独立、参与),文献等方法,科学地收集资料,并对得到的资料加以定性和定量的技术分析,从而得出与实际相符的基础描述,进而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除了调研技能外,还应该在会议操作技能、议程设置技能、沟通技能、妥协技能等技能上加以提升。
        总之,当前我国各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的政治参与中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与政治技能,一定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提供更新、更好、更完善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