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品古犍为城墙遗韵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乐山:品古犍为城墙遗韵
  • 来源:民革乐山市委      作者:李佳      日期:2012-05-25      编辑:乐山民革      点击:4804
  •     端午节快到了,为欢渡节日,犍为奇石收藏家协会全体会员在岷江河东面的柏杨山庄举行聚会。午饭后,岷江星空的版主清风说,我们去参观一下古犍为遗址,这个古犍为遗址大约是唐代以前犍为县城所在地。听清风这样介绍,我不禁动了好奇之心,想去探个究竟。于是欣然允诺。
        我们沿着岷江东面,柏杨山庄左边的山脚前行。走不多远就到了一座小石桥,过了桥,再前行不到20米就看到了一段用又宽又长的石条砌的很整齐的城墙墙基。那些石条饱经沧桑,有些已经开始风化,有些被当地的农户取去搭猪圈或砌水沟。整体上显得很破败,只有一处,大约七八米长吧,是古城墙保存最完好的一段,虽然历经上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地壳变化,仍坚固在横亘在地头,起到护坎固土的作用。
        在古城墙遗址上,有一户农民刚修了新房,我们站在他的新房前,从这里望出去,能看到位于西北角的李子田,当地老人说,李子田是古犍为的衙门府,李子田那块地,从来就关不住水,灌再多的水进去,一个晚上就漏光了,作为衙门府可能是古人在下面修有排水系统。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从我记事起,李子田就只能种树,不能种粮食作物。
        这段古城墙遗址的周围,至今仍残留着许许多多的古代瓦砾。清风带我们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便来到一处有一米多厚古代瓦砾垒成的山包,他从泥土中捡了一块青花瓷碎片和一块古代的瓦片,说来也真奇怪,巴掌大的一块厚约2公分的一块瓦片,放在手里居然感觉不到重量,真不知是什么材质做的。如果放到今天,用于楼房桥梁的建设,那里还有什么“楼歪歪”“楼脆脆”“桥裂裂”啊。肯定是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里的新材料。
        边走边看,今日的这段古城墙遗址虽然杂草簇簇,遍体的风蚀斑驳,但这恰恰是真正的遗址古迹,是有着岁月痕迹的遗产。北边横亘在地头的那一段完整城墙,一眼望去有着北京八达岭长城墙垛的雄姿,虽然只剩下七八米长,但古时那种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同时又兼备蜀南山水天然具有的青葱秀色,仍隐隐可见。听当地一老人介绍:民国六年,这里还停靠过大盐船,那么可以想像,当时的这些古城墙是沿岷江而筑,除了具有防御外敌的作用外,还有防洪的独特功能。看得出来,古犍为县城的选址也是相当的讲究,西南沿江,依山势而缓缓向上建筑,前面的岷江河在御敌上是一道险峻的天然屏障,后面陡峭的高山不仅作为御敌的制高点,而且还能在冬天阻挡凛冽的寒风,筑城时出于这样的考虑,说明在古代的中国,我们的先辈们是多么的聪颖,无论走到那个地方,都能找到他们勤劳和智慧的踪影。
        一路上,清风侃侃而谈,我们默默倾听,站在山坡耸出的古城墙遗址上,看着蜿蜒的岷江水舒畅的展示着岁月的流长,听着猎猎的山风尽情的诉说着天地间的开阔,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一起走过的古城墙,有着勤劳的汗水,同时更是我们先辈充满智慧的杰作。它不是一道残垣破旧,而是人类文明的记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人类浩瀚的文明史,难道不正是点滴智慧汇集而形成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尊重那些文化遗产?要去考古?要不辞劳苦地去寻找那些千古奇石?难道不正是出于对文明的尊重,对先辈们智慧的尊重吗?在崇尚创新的今天,我们需要智慧,更需要对智慧的尊重,不管它是属于现在,还是属于昨天。如果说位居岷江东面的古犍为城墙遗址也是一处景点,那么,更应该是我们去探讨、理解、尊重它们价值与意义的古犍为人智慧和文明的景点。因为,它们不因我们的发现或不发现都千年如一日地在那里悠悠地弹奏着古城遗韵,诉说着“金犍为”古老而现实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