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平:“铁娘子”三板斧辟出新天地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杨富平:“铁娘子”三板斧辟出新天地
  • 来源:民革自贡市委会      作者:王兴梅      日期:2022-11-08      编辑:自贡民革      点击:805
  • ——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委会先进个人、大安区文化馆馆长杨富平


    杨富平:自贡市大安区图书馆馆长、民革大安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杨富平,一个扎根在基层文化战线的民革人,从丝绸厂技术员到科技工作者,从后勤与产业管理经济师到文化馆馆长,从民革自贡市委会优秀党员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参加工作30年间,“铁娘子”杨富平用脚步丈量使命、用耕耘回报热土。

    特别是担任大安区文化馆馆长的8年时间里(兼任民革大安区基委会副主委7年),她用“较真”和“执着”,在自贡基层文化战线致力打造一个“红梅赞·江姐文化艺术节”,倾情培育文化文艺的两支队伍,开创性用700万撬动5200万,牵头建成高标准、数字化融入红色+盐、龙、灯等独具地方特色文化的全省一流文化馆,创造了区县等级馆建设从零到国家一级馆的奇迹;她用“责任”和“奉献”,扎根在民革组织服务地方发展的一线,生动展现了民革人“天下为公”的无畏精神。

    文化惠民赓续红色血脉

    作为文化馆馆长,杨富平在上任之初,面临人员少、经费差、场地乱的工作困境,她没有退缩,而是充分展现“铁娘子”的泼辣,立足新时代,追寻上世纪大安文化文艺独树一帜的足迹,迅速着手搭建新平台,一抓到底,建立起全区艺术节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打造出2007年12月诞生的“大安区江姐文化艺术节”升级版:“红梅赞·江姐文化艺术节”,赓续至今,已形成大安地方文化活动的品牌。随后以“红梅赞·江姐文化艺术节”为红线,整合资源常年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活动100多场次,每年原创舞蹈、音乐、摄影等各类作品1000多件,一大批文艺精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作为民革党员,杨富平紧紧将社会服务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积极争取和整合资源组织开展文化、医疗、科技下乡活动30余次,累计组织开展送文化演出40余场、向敬老院和村小捐赠图书共七千余册,惠及辖区上万群众,荣获民革市委“优秀社会服务工作者”称号。

    文艺“轻骑兵”活跃乡村社区

    节庆活动要开展,队伍是关键。从管理队伍到基层文艺骨干队伍,杨富平事无巨细“下深水”:没有环境,她就找到中共大安区委目督办,建议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优化管理环境;没有编制,她竭力向区里争取支持增编5个;没有人才,她创新思路大胆采用开放式办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艺术专业人才8名,招募各类艺术志愿者200余名,组建起以歌舞、小品、川剧坐唱等为主的艺术社团80多个,会员2000余人,其中不乏民革党员的身影。同时她作为民革大安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积极联络中山书画院、轻化工支部的党员到大安联合开展送艺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市艺术活动和文化交流,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建好新三馆开启文旅融合新路

    自贡市大安区新“三馆”

    面临建筑面积仅1354㎡,设备设施陈旧不堪的场馆现状和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杨富平充分利用自己作为政协委员的政治优势,将建设新“三馆”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政协提案向中共大安区委、区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和呼吁,并持续向省、市文化主管部门争取。2016年,一笔700万元的中央补助大安区文化场馆专项建设资金被争取到。在场馆建设土地、设计、招投标、基建、装修等千头万绪和纷繁复杂中,她发挥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优势,决定用自己的倔脾气“较真”到底。厚起脸皮反复汇报、见缝插针找机会“转变领导认识”,在寸土寸金、地方财力捉襟见肘的现实之下,她最终争取到政府债券资金4500万,用700万成功撬动5200万,生动证明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硬道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她参与到同济大学设计团队中,亲历新“三馆”资源整合、功能布局、设计使用、场馆风貌等规划;为保障建设质量,她与财政监管、采购管理部门签订承诺书,打破地方低价中标管理模式,实现采购性价比最优化。坚持以融合地方文化作为总基调,率先在省内采用3D技术全方位展现盐的起源、兴衰、发展全过程,弥补了“盐都”盐文化数字展示的空白,受到省、市领导和全国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专家组高度赞赏。2022年1月18日,坐落于自贡东北部新城主干道北环路三段,占地约7亩、建筑面积近7000㎡的新“三馆”正式开馆,成为天府旅游名县大安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新地标,迎来了一批批群众和远方客人。

    她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与党同心书写了一名民革党员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