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十三支部:七旬老党员为乡村振兴调研徒步213.8公里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省直十三支部:七旬老党员为乡村振兴调研徒步213.8公里
  • 来源:省直十三支部      作者:周勇      日期:2022-10-11      编辑:省直十三支部      点击:1088
  • 赤日炎炎似火烤,七旬老翁逞英豪,高热暴雨脚下踩,四百余里轻飘飘。

    今年端午,也恰逢我72岁生日之际,为了积极参与我所在的民革四川省直十三支部参政议政工作,我徒步213.8公里,到原来插队的仁寿龙正乡净土村6组。一是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二是沿途进行乡村振兴考察。

    徒步中的七旬老党员周勇

    五月下旬,成都一带的气温就达到了34度左右。面对这种极端气温和暴雨的交叉的时段,不少的同龄人都躲进空调房“避暑”“娱乐”。我的选择就是与高温硬碰硬,抗热徒步。不惧高温的威胁,不惧间断暴雨袭击。我背上双肩包,头戴白色棒球帽,墨镜下防晒头巾遮住口鼻。白色的紧身体恤,胸前别着孙中山像章,防晒袖套一直与白色体恤短袖“接壤“,一条红色运动短裤,长筒足球袜一直套到大腿。脚蹬红色跑鞋,自己感觉也显得青春十足。

    从成都出发,沿途考察了彭山、仁寿、眉山、夹江、峨眉罗目古镇五地的乡风乡貌。重返了我53年前当知青上山下乡务农之地净土村6组(原仁寿县顺河公社英雄11队)。我甩开双臂疾步快走,4天徒步总行程213.8公里。平均每天徒步53公里。

    当年,以知青身份返城的时候我还是26岁小伙子;30年后的2006年56岁的我已接近退休之年时我完成了第一次返乡。这一次,是我的第二次返乡。回到乡亲们怀抱的时候,以前熟悉的乡亲们也没想到我以这种徒步方式返乡——惊喜、泪奔、拥抱,一股暖流热遍全身。

    周勇(左四)和插队所在村的乡亲们合影

    乡亲们端来热腾腾的饭菜,喜笑颜开交谈,农田、溪流、蓝天、白云与中式、欧式的楼房构成难以忘怀的新农村风貌。久居城市的我,没有想到,这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生产队储存粮食的公棚、晒坝、吹谷壳的木风车、脚踩木制水车都无影无踪。昔日村民的破旧瓦房、茅草房也被漂亮的现代化楼房取代。村委会楼下就是茶园、餐厅、停车场、篮球场。道路两旁是盛开的鲜花……山村巨大变化让我感慨万千!

    村民颜桂凤昔日的房子(上)与现在的房子

    回想当年徒步12里山路,背着沉重的背篓,带上农副产品包括自己养的鸡和鸡蛋,准备回成都孝敬父母,请求龙正街上的卡车司机搭车回成都,途中却被戴红袖套的“群专”没收了物品,理由是这些农副产品没有大队证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可能不少知青都有这种难忘的记忆。说实话,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走出农村,还能退休后徒步还乡,还能自驾着私家车回到这片热土。这是历史的进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

    新农村的农民新居

    个人家庭幸福生活的缩影可以折射出社会的进步。我这次返乡,没有开车,而是用步履丈量了成都到生产队的的距离,也丈量了我上山下乡53周年当知青的距离,丈量了我72岁人生晚霞美好的岁月里程。当然,我是带着问题,对乡村进行考察,听以前的乡亲们为我讲述了很多,我也把这些形成了社情民意,通过民革参政议政的渠道,进行反映,目的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我走在曾经熟悉的乡间小道,跨过熟悉的溪流,亲切感油然而生,不由想起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那就是我》——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吱吱唱歌的水磨……

    我唱着这首心爱的歌曲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乡亲们,踏上了返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