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孙中山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
  • 来源:民革乐山市委员会      作者:汤海秋      日期:2011-08-26      编辑:乐山民革      点击:5445
  •     辛亥年(1911)武昌起义,一举推翻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回顾历史,十九世纪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势力与国内封建主义压迫及清朝庭的腐败,已使中国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民谋求推翻清王朝的愿望,深深埋藏在心中。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一部分先进的爱国志士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主要代表就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一次又一次领导的革命运动,从而激起了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革命情绪,才有辛亥革命的沃土,波澜壮阔的武昌起义才取得胜利。而武昌起义并非就是革命的大功告成。要推翻清王朝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又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经过反复多少次斗争。在与北京兵变、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辞、段祺瑞叛逆的斗争中,又经过北伐讨袁、护国战争、保路运动、护法战争等,才逐步建立了中华民国政权,到1924年孙中山还抱病北上,继续领导革命。
        孙中山先生从年轻时起,目睹中国政局日非,痛恨腐朽卖国的清政府,就立志救国救民。光绪二十年(1894)他即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起草《兴中会章程》,揭露清朝统治的黑暗腐朽,指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列强蚕食瓜分的危机,说明成立兴中会是为了振兴中华,联络中外华人“申民志而扶国宗”。并设立支部,出版报刊宣传革命主张,兴中会在海外达到进一步发展。第二年孙中山又以香港为据点,筹划发动广州起义,在广州创立“农学会”,联络组织反清军士,进行军训。然后在广州领导了广州起义。因起义行动机密泄漏,清军逮捕起义军40多人,实施残酷杀害。这是为推翻清王朝统治而牺牲的首批革命烈士。孙中山又在广东惠州发动起义,这次起义也失败,而影响很大。
        孙中山在广东领导的两次起义影响,一批革命志士纷纷在各地建起革命组织。1903年,湖南青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建了“华兴会”。次年浙江知识分子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等组建了“光复会”,这两组织并联合策划反清起义。
    革命历程推进到1905年8月,孙中山亲自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全国性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崭新阶段。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推举孙中山为总理。超过万人的知识分子和一些会党同仁组成的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熟的标志。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发宣传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用暴力推翻清朝政府,免列强侵略瓜分)、民权主义(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国)、民生主义(实行土地国有,以改良的方法解决土地问题,防止贫富悬殊)。
        同盟会成立即把武装起义列在首要日程。萍乡、浏阳、醴陵等地发动了起义。各地还爆发了群众自发斗争:有反苛捐杂税的斗争、反教会斗争、还有抢米风潮等,发动斗争频繁,参加群众众多,使清朝统治基础开始发生了动摇。
    1911年4月,同盟会会员黄兴直接领导发动了“黄花岗起义”。黄兴亲自率一百数十人队伍发难,进攻两广总督府。斗争中突遇大批清军攻击,革命党人以寡不敌众一些人当场战死,被捕的也被杀害,后清理牺牲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史垂千古。
        黄花岗起义爆发的同时,各地反清运动风起云涌。保路运动在四川、湖北各省爆发。1911年4月期间,四川、湖北等省一致反对清政府宣布把已经收归商办的修铁路权收归国有,反对清政府和英、法、美、德四国签订借款合同。这是清政府把修铁路权卖给帝国主义。川汉、粤汉铁路中国人可以修筑,而清政府把筑路权出卖给了西方列强,损害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在各地展开。
        四川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反对清庭卖国声势浩大。清政府竟改派浑号“屠户”的杀人魔王赵尔丰任四川总督。保路运动中的“同志会暴动”,成都人民首先行动起来,关门罢市、学校停课、戏院停演,各种工业作坊也停工停产。保路同志队伍冲向总督衙门,杀人魔王赵尔丰发布戒严令,逮捕同志会会员,又剿杀爱国群众。各地州得悉成都出了血案,纷纷组织“保路同志军”,赶到成都与清军较量。荣县宣布独立,拒受清政府领导,并建立了革命政权。清庭急忙从湖北省调兵入川,镇压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由于保路运动声势浩大影响,给清王朝一次强烈的打击,进而敲响了清王朝统治的丧钟,成为后来武昌起义的先声和导火线。
        湖北清军入川镇压革命,兵力减弱,湖北革命党人蒋翊武、孙武二人联系黄兴等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前因烟火引起炸药爆炸,帝俄在湖北的巡捕发觉,并抓捕革命党人。帝国主义与清王朝已是一丘之貉了。于是革命党人彭楚藩被审讯,而彭楚藩大骂清朝对外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残酷镇压人民。高呼“我们一定把清朝推翻,建立民国,民国万岁!”然后英勇就义。这一事件更加激愤了在湖北的革命党人和爱国同胞,更快速稳妥发动武昌起义。
        湖北革命军决定于1911年10月9日下午三时,一声炮响开始起义。所有武昌和各区革命军听炮声一响,同时响应,揭开了武昌起义序幕。湖北清军被调入四川军力本已弱小,清军见革命军起义猛烈,一看自己几个军官被处死,其余军官也就逃跑。起义军晚上攻击总督衙门,先切断电线,全城一片漆黑,炮手以旗杆为目标,猛烈攻击,步兵在炮火掩护下直攻总督衙门。总督瑞吓得魂不护体,逃往楚豫号兵舰上。起义勇士王世龙等乘敌不备之机,向总督衙门浇了几桶煤油,顿时一片火海。清军首领张彪也不敢再应战而败退汉口。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了总督府和武昌全城。而战斗中几百名官兵贡献了年轻的生命,用鲜血换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4个省纷纷响应,举行起义,成立军政府,宣告独立,脱离清朝统治。
        革命胜利急需有全国统一的机构领导,这时正在欧美宣传革命筹幕经费购买军火的孙中山,接电后急回香港,再去上海南京一带建立革命的政府。革命党人和一批爱国群众都劝他不急去上海南京,因那里大有清庭势力,情况复杂。孙中山声称:“正因情况复杂,我必须亲临前线,我不到南京,南京就没有政府,内外大计无人主持,对革命非常不利”。为了革命利益,孙中山不惧危难于当年12月25日到了上海。
        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会上一致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上海得悉,即电各省代表:“起义胜利是大家的功劳,我刚从海外回国就被选为总统,实在不敢当。但现在北京还在清朝手中,革命任务还很艰巨,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就要尽一切努力作好工作,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孙中山临难时担当起中国如此重大革命的领导责任,而犹虚怀若谷,并且在中国首先提出“作公仆”的自律要求。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大总统典礼上,宣誓说:“推翻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为民众谋幸福,是大家的愿望,我一定要遵照执行…….”。“等到推翻清朝,国内没有变乱,中华民国为世界所公认时,我就辞职”。并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宣告了中华民国诞生,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提出政府的任务是:“扫尽专制余毒,确定共和”;对内的方针是:“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财政统一”;对外的方针是:“既不受外国欺侮,也不排外,坚持维护和平与各国友好往来”。孙中山针对国情及时提出了整套冶国策略,也为后来治国提出了颠扑不破的准则。
        武昌起义已敲响了清王朝丧钟,帝国主义迫于形势,打起中立旗号,又催清政府启用袁世凯。而袁世凯仗军队实力,进攻武汉,发动北京兵变,图窃权复辟,后公然称帝。孙中山领导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使袁世凯结束了他83天罪恶的美梦。后来张勋也图复辟,孙中山当即发表《讨逆宣言》誓死不与逆贼共天日,发起讨逆斗争。使张勋复辟为期不过12天,也成过眼烟云。
        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军阀段祺瑞当时已为总理,却“以伪共和易其复辟”。孙中山再次擎起讨贼大旗发起“护法斗争”。1917年7月,孙中山偕同廖仲恺、何香凝、章炳麟等乘军舰到广州,发布《拥护约法恢复国会》宣言。并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孙中山被推举为陆海军元帅。就职宣誓称:“攘除奸凶,恢复约法,以尽元年未尽之责,雪数岁无功之耻”。护法战争先在湖南打响,与两广组成“湘粤桂护法联军”与北京北洋军激战,四川、贵州、湖北、陕西护法军也组建成。孙中山抓住时机,铲除内部分裂,改组军政府。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革命的胜利,仅推翻了帝王统治是不够的,还必须彻底铲除其从属的一切反动势力。
        武昌起义虽然胜利了,在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一直在延续。直到1924年,孙中山为革命已积劳成疾,还北上领导革命。次年在北京病逝,临终遗嘱还告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它一无所求。最终留给了人类的是坚持革命斗争,不断求新,百折不挠的爱国革命精神。
        1919年10月,为适应治理民国需要,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名国民党。顺应国际国内历史潮流,1923年又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新的内容,向民族民主革命大踏步前进了。孙中山的革命伟绩连同辛亥革命的胜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青史永彪,千古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