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缅怀熊老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绵阳:缅怀熊老
  • 来源:民革绵阳市委会      日期:2022-05-24      编辑:绵阳民革      点击:1058
  • 2022年5月23日,小满刚过,芒种未至。民革绵阳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熊德华驾鹤仙去,与世长辞,享年102岁。百拜熊老,其毕生心血为民革,为后人景仰,常感念之。

    一颗真心:与民革结下不解之缘

    熊老的工作经历十分丰富。1944年7月,他从重庆中央工业专科学校电信自动化毕业,次年到遂宁中学任教员。解放后,分别又在川北行署交通处和南充、绵阳邮电局工作。期间历经艰难曲折,让他养成了做事认真、吃苦耐劳的品格。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南充有幸认识并加入了民革组织,后因工作原因调入绵阳。作为在绵唯一的民革省分部的单联民革党员,最主要的党派工作就是每季度向民革省分部书面汇报个人思想工作情况和各种文件的学习心得,同时抄送一份给中共绵阳县委统战部,以代替登门到当地统战部门面对面汇报。从1956年起,绵阳各级党委政府频频推荐他参加五一、国庆、迎春等庆祝联欢会,安排他参加县政协年会和统战部举办的各种学习会、座谈会、报告会。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他的政治眼界,也提升了他的理论水平。 择一事终一生,“让绵阳民革发展好”成为熊老这一世最朴素而崇高的理想。

    一生果敢:披荆斩棘破解组织发展难题

    和其他民主党派相比,当年民革在绵阳的发展还面临特殊困难。“与国民党的历史关系”、“发展界别”等不好理解和掌握,大量基层干部群众对民革不甚了解,这些都严重束缚了民革组织发展的手脚。为扭转这种局面,1984年4月22-24日,民革四川省委在成都宾馆召开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时任民革中央主席的朱学范澄清了很多过去不太理解也不敢放开手脚去做的问题。再后来,绵阳召开中共区党委书记会议,中共市委(县级)书记就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问题在会上做了一个专题报告。组织发展是熊老当时最需解决的问题,有了政策“兜底”,为了让组织茁壮成长,熊老马不停蹄地积极奔走,无论严寒酷暑,他走访了全市几乎所有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厂矿、机关团体的统战部门。到1985年5月,绵阳发展民革党员至5名,到1987年6月,发展民革党员至34名。民革事业走到这一步,成立民革绵阳市委的各方面条件也逐渐成熟起来。

    一腔热爱:为绵阳民革事业呕心沥血

    1985年5月,在征得中共绵阳市委统战部同意后,熊老便以个人名义向民革四川省委发去便函,申请成立陈泽鹭、熊德华、徐克绳三人组成的民革绵阳市委筹建小组。同年5月,民革省委以(1985)组发102号文批准了这个申请,并同意向绵阳民革组织发放每季度50元的活动经费。1985年6月2日,在熊老的组织下,与陈泽鹭、徐克绳、李馨、宋子厚等5位民革党员在绵阳市邮电局电话会议室召开第一次组织生活会。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绵阳民革党员与民革省委会的单联关系改为了正常的上下级组织之间的联系。在市委会成立的过程中,熊老亲力亲为,与民革省委副秘书长张幼民、组织处长欧阳明远、组织处副处长邓国钊、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党派处长何欣镒等省上领导多次协调沟通。在他的努力下,中共绵阳市委统战部更是倾尽全力,时任市委统战部党派科长的杨锦秀同志甚至带领统战干部,包办了绵阳民革召开成立大会的会场选址、布置等工作。明德惟馨,笃行致远,熊老为绵阳民革发展的劳作和付出,值得我们永远感激。

    一世楷模:永为前行榜样

    生活中的熊老不但身体硬朗,也很健谈。他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儿孙满堂的大家庭。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一身正气,真诚待人的优秀品格也汇聚出良好家风。

    虽然是100岁高龄,熊老依然坚持关心国际国内形势,关注绵阳民革工作动态。他对《团结报》更是爱不释手,天天手持放大镜伏案看报。有一次因搬家《团结报》未能按时寄送,心心念念想要读报的他竟一人徒步几公里到邮局更换邮寄地址。还有一次,他从家中旧物中翻找到自己泛黄的党员证,心里惦记还未交党费,放心不下的他当天就让儿子前往机关缴费。2021年11月1日,市委会同志代表组织专程来家中与他共庆101岁生日,他喜出望外,像亲人般与同志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谈人生、聊家常、谈未来……宛若盛大的节日,充满着幸福感,这就是熊老的人格魅力!回想起当时与熊老在爽朗笑声中的约定:“我很想你们,下次请你们来我家吃火锅!”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心中的悲伤缓慢地荡漾开来。

    熊老作为民革绵阳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是绵阳民革这几十年历史的亲为者和见证人,也是绵阳民革的宝贵财富。他的精神,将永为前行楷模,指路之明灯。

    缅怀熊老!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