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泽华在中共省委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欧阳泽华在中共省委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
  • 来源:省委会参政议政处      日期:2022-04-27      编辑:民革四川省委      点击:1111
  • 高位布局  分层发力  推动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加速成势

    欧阳泽华

    2022年4月12日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为此,民革省委进行了多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分析

    绵阳政治地位突出,国防科工密集,科创实力雄厚,科技投入强度全省第一,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为74%,与成都75.78%、重庆71.73%相近,与成渝形成了创新三角布局,为打造“中国第四极”增添了强劲引擎。从全国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为7.4万家、5.7万家、4.5万家,而成渝绵为1.3万家,与标兵的差距较大。从成渝绵来看,因城市GDP总量“两大一小”的客观差距,形成区域协同“两冷一热”的客观事实, “攥指成拳”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存在问题

    (一)绵阳的“内力激发”不足。一是人才“留不住”。成渝对人才的“虹吸效应”逐步增强,绵阳规上企业研发人数从2018年的峰值1.9万人,逐年递减至目前的1.6万人,降幅达15.8%,其中65%流向成都。二是院所“转不出”。绵阳军工院所的科研活动偏重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关联不高。同时,军工任务饱和、研究经费充足、机制体制独立,导致“军转民”动力不强、渠道不畅,国防科工等“技术长板”还未形成产业优势。三是企业“接不住”。绵阳民口企业实力相对薄弱,即使一些科研技术转出,也难以承接消化。近三年来,绵阳市技术合同向外输出达70.55%,本地吸纳仅为29.45%。

    (二)成绵的“合力共进”不够。一是省级层面目前还未建立“创新金三角”的协作机制,产业布局缺乏统筹,成绵竞争大于合作。二是成都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一小时经济圈,战略发展方向主要面向东南,对绵阳的创新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绵阳对接成都比较被动。在绵的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有14家在蓉建立了研究中心或产业基地,但主要是科研院所的自主行为,缺少政府层面引导,成绵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

    (三)政策的“外力助推”不强。一是行政壁垒仍然存在。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绵阳参与成渝科创合作的门槛较高。目前绵阳只与重庆北碚区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还未能直接与重庆进行对接。二是部级协调通道利用效率不高。与陕西杨凌中国农科城相比,在人才聚集、开放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得到的支持较少。以学科建设为例,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而西南科大目前尚无一个。三是科创要素配套不完善。成渝绵三地创新产业用地松紧不一,供需不平衡,缺乏统筹调剂。科技金融活力不足,企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制约了协同创新格局。

    三、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是个大课题,需要从“绵阳怎么干、成都怎么带、国家怎么帮”三个切口上发力。

    (一)拉长绵阳的“差异化”长板,变“科技优势”为“产业优势”,解决“绵阳怎么干”的问题

    一是以聚集效应吸附“科技人才”。持续推进“招院引所”,以引才政策的叠加支持、措施互补,提升绵阳在全国科技界的向心力。二是以科研优势建立“中试平台”。发挥绵阳在核应用、激光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三是以军工优势反哺“民口企业”。完善军地联席会议制度,落细落实院所高校需求建议、可转移转化成果、民口企业参与国防建设配套项目的“三张清单”。

    (二)构建成绵的“一体化”机制,转“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解决“成都怎么带”的问题

    “创新金三角,成绵先示范”。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创新金三角”省级工作协调小组,打造成绵合作示范区,联合重庆共同参与国家《西部科学城建设方案》编制。二是优化科创布局。细分创新产业链,将0-1的原始创新向成都布局,1-10的科技成果中试向绵阳布局,10-N的产业转化面向全省、全国。三是创新合作模式。支持绵阳在成都建立“飞地园区”,形成“投入共担、税收分成”的利益共享“样板间”。

    (三)争取国家“多元化”支持,以“创新突破”补“三角短板”,解决“国家怎么帮”的问题

    一是争取高位推动。以近日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为契机,利用科技部协调通道、党派直通车渠道多方呼吁,支持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成国家科创“第四极”,促进创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二是争取激励政策。申请支持绵阳率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叠加享受试点,减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参照海南、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对高端人才的补贴、奖金免征个税。三是争取配套支持。统筹成渝绵工业用地指标,向科创用地倾斜。参照国家开发银行的组建和运作模式,在绵阳组建政策性科技银行。加快推进绵遂内铁路建设,缩短绵阳与成都、重庆的时空距离,扩大“创新金三角”的辐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