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故乡行
  • 来源:民革乐山市委      作者:汤海秋      日期:2011-04-28      编辑:乐山民革      点击:2811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历史兴衰的变迁,乡情旧谊的驱使,我终于在阔别35年后踏上情思梦绕的归程。
        回到故里牛石乡的第二天,太阳刚从东山冒头,我便偕堂兄沿大渡河东岸的公路线缓缓而行。约莫半小时,就踏上了横跨大渡河的漩水渡大桥。大桥因铜街子水电站的兴建而建,竣工于1982年,自那以后,千百年来令过往行人谈虎色变的漩水渡口,已成通途。我站在长虹般的大桥上,俯视漩水渡口飞流激浪,环睹逶迤群山,仰望穿云击空的雄鹰,霎时,思绪象长上翅膀,几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浮上心头。
        跨越大桥,是牛石溪注入大渡河的末梢流域区。旧时,幅员几里之乱,潺潺的牛石溪水,一路深山,一路悬崖,穿壑越谷,流到这里,在一片低洼处积水成潭,再注入大渡河。潭里游鱼可数,潭边芳草如茵,远处的山崖上四季花开,八节果香。每当黄昏临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潭边,喝上几口甘泉,洗净一身尘埃。若逢盛夏,这里则是孩子们嬉水、捉蟹的水上乐园。只要有人,就有欢声笑语;只要有人,就激起朵朵浪花,给空旷寂静的原野带来勃勃生机。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昔日的水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重点能源建设工程一一铜街子水电站沸腾的工地。只只长臂,伸上蓝天;点点焊花,散落碧波;幢幢楼房,拨地而起,置身处境,更加心潮澎湃。
        复前行,溯牛石溪而上。途经新兴集镇一一牛石镇。牛石镇是以古时牛石场为名,牛石场因牛石溪而享名。今日牛石镇是迁址朝山依山势而建,分四级台阶,呈扇形摆开。背托青峦碧峰,面向滚滚大江,景色奇幽,令人驻足忘返。最上一级台阶是文教区,下三级台阶为人烟密集的繁华商业区。不远,便是我儿时熟悉的断墙残垣、破败萧瑟的牛石场旧址。牛石场已成为历史陈迹。
        再前进,牛石溪的一段溪沟展现在眼前。我头脑里不禁浮现出牛石溪的一段历史遭遇。军阀混战时期,1935年川军24军受21军尾追袭击,沿大渡河西进,牛石溪大兵压境,沿溪抛扔污物,拉屎洒尿,损毁溪堤,搅得邻里不安,溪水数日不能饮用。军阀混战,山水也无宁日。今日,沿沟山色仍然那么清幽,溪边是宽阔的公路取代了昔日的曲折小径。可惜溪沟甘涸,我多么想再饮一口旧日的清清溪泉啊!
        走完甘涸的溪沟,终于到了牛石溪卧犀牛巨石的旧址。旧时犀牛巨石卧溪水中,可露出头和背。传说:一位私塾先生见状形似犀牛有感而名“牛石”,后人也就给溪流取名“牛石溪”。而今,犀牛巨石旧址,一道陡峭峡谷仍巍然屹立,谷腰绿树藤蔓可见,谷顶絮云漫卷。心头不禁涌起一派浩远浓重的感情,我漠然神凝。石溪无影,游子有情,故址犹在,景物复非。溪流消失了,犀牛巨石被乱石掩埋。而建设电站的工人在阳光下忙碌着,起重机在空中展开巨臂,搅拌机在飞旋转动,人流么喝,马达轰鸣,震荡了沉静的古老山乡,一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水电站即将全面建成,就是繁华城市对此宏伟建设的震撼,也是第一次承受。
        牛石溪有溪水径流已无从稽考,溪流则是四峨山余脉重山万壑的流水汇流而成。在四峨山脉选一空荡高处,眺望溪水自狭小山涧流下,形成一道道梯形的小瀑布,宛如一个个沐浴在山涧的少女额前的飞花流瀑。水流击石,在少女脚下溅起朵朵银花,酷似冰浴少女双脚在跳跃嬉水。将近半个世纪前一次观赏得此佳景,而今,路长漫漫,无力再临其景,只愿好景常在。
        古老的牛石溪历经沧桑,随时代的进化终于变了。牛石溪淹融于水电站蓄水堤中。在数万亿立方水量中可谓沧海一粟。“滴水汇成河,百川汇成海”。牛石溪毕竟为能源缺乏的祖国作出了奉献。

        此刻,我也仿佛消融于故乡的溪流中。

        (作者系民革乐山市委市中区总支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