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这座彝族城市干净笔直的街道上,看着湛蓝的天幕下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在下派任马边彝族自治县规建局总工程师的五年间,我参与了马边的建设,见证了马边的变迁,也目睹了这个西部磷都的昨天和今天,在一步步发展中展现其特有魅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初入马边参与建设时的艰辛,也为这座我倾注了情感与汗水的民族城市的变迁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
五年前,马边,它还是我从未去过,也很少听说,在我脑海里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的地方,这次我光顾了。马边属于四川省乐山市的边远山区小县。它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小城,因彝族占了该县人口的40%以上,所以被命名为“马边彝族自治县”。乐山到马边的距离相似于乐山到成都,但正常行车时间却是乐山到成都的三倍还多。
2005年12月我第一次去马边,车子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岭一个弯连着一个拐行进着,整整跑了4个多小时才到了县城。首次来到马边,我感到好奇也觉得惊奇,从职业习惯出发,我感到马边还在沉睡,马边还未惊醒。全城见不到一座塔吊和高楼,听不见一声来自建筑工地的轰鸣,唯一的施工现场文化馆工地还处于停工状态,这与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外面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马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磷矿储量24.8亿吨、可开发水能56万千瓦、茶叶、核桃等农副产品,不胜枚举,但由于改革开放的滞后、交通困难等原因,反倒成了中纪委对口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
2006年,迎来了市、县两级领导的换届,马边组建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是他们把中央、省、市改革开放的精神,把外面建设的先进经验带进了领导班子,给马边带来了生机和新的希望。他们带领全县人民开始了一轮新的长征,前途光明,困难重重。如何走出低谷,找准突破点成为了领头羊们工作的关键。
马边是农业县,农民增收的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县委县政府结合马边农业发展现状和整体优势,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培育壮大“林竹、茶叶、畜牧”三大主导产业,指导农户加大对有机绿茶的种植,并成功选育出马边绿1号茶叶品种,成为全省推广品种。目前,马边共发展茶园17.18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达3.37万亩,全县投产茶园8.8万亩,茶叶综合产值达4.35亿元;建成优质竹基地39万亩;年出栏猪牛羊等牲畜31.6万余只,“茶叶、林竹、畜牧”三大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致富,先修路。在中纪委的帮扶下,通过兄弟省市的支援,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筹措上亿元资金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着力提高公路路面等级标准,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水泥(油)路,村村通公路,基本解决了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的状况,大部分农副产品进入了流通领域,增产增收。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长314元,增长11%。老百姓的钱袋子开始鼓起来了。农村经济的跨越,无疑给马边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无疑增强了马边人民更好更快地建设新城的信心和决心。马边觉醒了!马边起步了!
2008年5月12日,那场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不可避免的给马边的经济和建设都带来了冲击。彝家山寨的房子垮了,县城里的旧房成了危房。灾后重建的课题摆在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日程上。将工作重点转向灾后重建,加快旧城改造,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建设生态、旅游、观光的山水城市为目标,精心打造民族特色县城。在农村的灾后重建中,在中央关怀、社会帮扶之下,地方财政进行补贴,重新修建了一个个移民新村,把过去分散的、蜗居山顶、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的彝族同胞搬进了选址安全、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的新房里。全县共建移民新村点174个。作为一名建设系统的老工程技术人员,我也积极参与此项工作,严把质量关,在那一间间房屋稳固的基础下,在那一堵堵坚实的承重墙上,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汗水,当看到彝族兄弟搬进新房的笑脸,我也由衷地感到欣慰。希望小学在马边乡村已是星罗棋布,对社会各团体的捐赠费用,县委县政府严格把关,专款专用。每所学校的建设从选址、设计到施工,都按程序进行,杜绝粗制滥造,从理念到实际发生着质的转变,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在下一次突发事件中成为师生和当地村民的避难所,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确保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农村的灾后重建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城市的建设也在一浪高于一浪的推进。马边在沸腾!马边在前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对城市建设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行动,既要大干又要实干。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的县委书记深知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对因地理位置偏僻、闭塞和一些历史原因造成马边建设技术滞后、技术人员奇缺的现状,县委县政府领导用诚意、用实干劲打动专家来马边指导和参与建设,同时选拔马边当地优秀的有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彝汉青年外出学习、培训,逐步解决知识、技术和人才缺乏的问题。几年中多次请苏州设计院教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陈懿教授、乐山规建局郭柏林总工程师、乐山建筑设计院胡德州院长及乐山城乡规划设计院许明清院长等率团到马边蹲点考察,共同绘制马边新蓝图,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城市要发展、要建设,首先得从基础设施开始,县委县政府着力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投入上亿元资金完善老城、改造旧城、开发新城,马边县城陆续耸立起了一座座标志性建筑:5000多平方米具有一定现代化气息的县医院拔地而起;在可建设用地稀有的山区小县城,一所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先进、配套完备颇具中西风貌,又透着些许彝族风味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展现在世人面前;让马边孤寡老人安享晚年、舒适温馨的福利中心和敬老院等也如期投入使用。在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同时,也加快了招商引资的步伐,积极落实政策,改善硬件条件。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当政府把穿城而过的1500多米的马边河堤堡坎修好后,140多亩的河滩地的招商引资很快落实。县委县政府对该处的开发提出了战略性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和设计,用好每一寸土地,不留下历史遗憾。建筑面积达16.93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的“时代东光”和“滨河帝景”两大景观已于2009年2月破土,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目前已完成95%的建设项目。不论从规划、设计、结构、造型、色彩、环境都不愧为一流小区,体现出了城市大气的风貌,大手笔的风范。为配套新区建设,县委县政府又投资1000多万元在马边人的母亲河――马边河上架起了一座长103米、宽22米的现代化彩虹桥,让马边河两岸形成一体,让东光新区成为马边集商业、居住、休闲、购物的地标性中心城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马边县城长了1倍,新城建设面积达到了再造一个县城的规模。县城变大了,变绿了,变靓了,也精神起来了。马边在冲刺!马边在跨越!
为了马边的今天,县委县政府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付出了心血,付出了艰辛,得到的回报就是马边的新貌。今天的马边还清了过去的旧账,修补了以往的落后。老百姓的生活过的越来越有滋有味,把过去对政府的怨气也变成了今天建设新家园的热情。为了马边的明天,他们精心规划“十二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思想转型,奋力追赶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真正把马边建成生态产业大县,建成全省重要磷化工基地,实现建成少数民族先进县的宏伟目标,让马边变得更美丽!
我作为一名基层的民革党员和外来普通建设者,服从上级安排来到马边已经整整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我放弃了外面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放弃了温馨的家庭和高薪聘用,来到这个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山区。是什么力量给予了我如此的信念和勇气?是县委县政府的诚意,是马边人民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勤劳务实的干劲,也是一个民革党员的责任。记得刚到马边不久,出于职业本能,我发现乐山市11个区县,除了马边没有建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所外,其余的早就组建了。小小的检测所,对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原材料、半成品只有经过它的实测实量,才能证明其优劣,才能用于工程实体。我把这个情况向县委书记做了汇报,没想到忙于全县大事的书记很快就把这件事情解决了:由县财政安排10多万元专款,购买了万能试压机和一些必备设备,迅速安排人事部门研究给予人员指标,派人外出学习、取证。在短短的时间内,一个像模像样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所诞生了!它为后面几年中马边所有建设工程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滴水足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类似的事在日常工作中常有发生。一件又一件小事,使我在这里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找到了更加充实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有可喜的是,在这五年的建设高潮中,马边干部群众的思想理念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整体素质也在慢慢提高,法制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五年间在建设领域里,没有发生一起大的贪腐事件。有这样的领导班子,有这样的好书记,何愁马边不振兴,何愁马边不奔康,马边的兴旺发达指日可待!
今年58岁的我,在马边工作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了。能在这充满朝气的彝族小山城结束我的工作生涯,我感到满足了。马边会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祝愿马边的未来更加美好,早日建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