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救灾快报 情系灾区 捐赠统计 图片传真 媒体报道 建言献策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专题首页 >> 信息浏览
关于提高震区建筑防震水平的建议
来源:民革四川省委研究室      作者:民革绵阳市委      日期:2013-04-28      编辑:民革四川省委      点击:3261
    随着4.20雅安芦山县黄金72小时救援时间的结束,灾区的救援重点将从救人逐步转移到重建。为了灾后重建不走弯路,实现科学重建,结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我们建议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要整体提高震区防震水平:
  一、适当调整地震烈度区划图
  从概念上说,由地面震动引起的房屋建筑破坏可以通过抗震技术加以减轻,尤其是房屋倒塌、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可以大量避免。强烈地震在时空分布上没有确定规律和固定模式,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制定过四代地震区划图,图中划分出每个城市、县城的抗震设防烈度,这是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依据。从我国实际发生的大地震情况来看,区划图上界定的地震区范围基本符合实际,但也有相当多的地震发生在区划图上的低烈度区或其附近,如汶川地震时,德阳、绵阳区划为6度,北川、绵竹、汶川、都江堰区划为7度,而实际地震烈度达到8-10度极震区达11度,比区划图中的设防烈度要大得多。为此,我们建议根据城市发展情况,适当修改调整地震烈度区划图。
  二、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既然地震不能避免、地震预报又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我们建议通过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效实现减少地震来临时的人员财产损失:
  1、建议在灾后房屋重建中,根据国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区划图,重视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问题。分析不同建筑年代、用途、层数、结构类别、平面形状和不同地区房屋建筑的破坏情况,分析造成的原因(设防标准、结构体系、结构设计、施工质量等)。对可加固使用的建筑做出抗震鉴定。
  2、进行城镇抗震防灾规划,划出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做好地震区建设发展规划的调整。
  3、适当提高中小学教学楼、幼儿园、医院的建筑抗震分类标准。应吸取此次地震的震害经验,对于外廊悬挑的单跨框架,房屋纵向空旷又无支撑的中小学教学楼、 砖混结构体系的教学楼应调整建设标准,加以限制。禁止楼屋面采用预制空心板。
  4、将村镇建筑纳入国家规范体系。将村镇建筑纳入到国家标准规范体系,政府应加强指导和监督。
  5、对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上部砌体房屋严格监管。这次地震中,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上部砌体房屋大量倒塌。因此,对这类房屋应严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不可超过规范限制的范围。另外,在这类房屋的装饰装修中,严禁拆改承重墙体和抽梁拔柱。
  6、在超限高层建筑或其他重要建筑宜按“抗震性能设计”方法,适当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以保证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发生屈服。
  7、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以上地区或重要建筑中,推广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水平和安全储备。
  三、加大各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抗震设计规范的执行力度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提高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抗震设防意识,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工程建设边报批、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本网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四川民革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浏览
蜀ICP备05000212号 | 技术支持:胜天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