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我受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五年,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和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胜利的五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省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开创新局面的五年;是民革四川省委开拓进取,不断进步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中共四川省委和民革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开展“同心工程”活动,以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主线,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为地全面推进。
一、众志成城,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省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服从和服务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这一中心工作,履职尽责,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有序地开展工作。“5.12”地震后的第二天,主委办公会议决定在全省民革党员中开展“抗震救灾,我做贡献”活动。省委会成立了以主委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协调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积极开展工作。全省民革各级领导班子指挥有力、身先士卒,广大党员不顾个人及家庭安危,奋勇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在整个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始终保持着领导有力、组织有序、行动快捷、全力以赴的良好状态。特别是成都、绵阳、德阳、雅安、广元、攀枝花、凉山等极重灾区的民革组织,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捐款捐物、多方联系,倾力为灾区奉献爱心。由民革组织联系,党员个人和党员联系捐资修建的雅安市汉源县“中山博爱小学”和大连民革党员捐资修建的广元市利州区“中山博爱小学”相继建成,并向两所学校捐建了图书馆和教学设备,还联系山东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向北川职中捐赠了教学设备、商务用车等。民革省委“博爱行动”小分队分赴重灾区捐钱捐物。据统计,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党员和所联系人士捐款捐物共计5700余万元,有280人次为灾区献血。
广泛发动、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想党委政府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积极主动建言献策。在灾后三个月时间里,民革通过组织渠道及时报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提案、建议、信息50余件。一些提案、建议被人民网、人民政协报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采用刊发。其中《重新调整汶川灾区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建议》温家宝总理阅后亲笔批示:“请灾后重建组参考、研究”。《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刊发的“民革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建言献策专辑”是全省各民主党派唯一集中反映抗震救灾建言献策成果的专辑。民革党员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工作,获得好评。
鼓舞斗志、凝聚共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省委会第一时间在“四川民革”网站上开辟“四川民革抗震救灾风采”专栏,并以平均每天两期的速度及时编发快讯。仅一个月便累计编印快讯57期,刊登消息120余篇,被《人民网》、《四川政协报》等媒体刊用40余篇次。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6个组织、6名同志分别被民革中央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8个组织、15名同志在“四川统一战线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获得表彰;有48个集体、229名同志在“民革全省抗震救灾模范个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中央号召、全国支援,汇聚感恩奋进精神力量。四川民革的工作得到了民革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周铁农主席于地震当月便亲赴灾区看望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民革医务工作者、企业家及省委会机关同志。民革中央号召和动员全国各级民革组织支援灾区,很多省市组织发来慰问电,送来救灾资金和物品。通过省委会转送灾区的捐款220余万元,全部用于灾区学校基础设施的修复、重建。中央还向我省125名受灾的民革党员发放了每人2000元的慰问金。民革中央和各地组织对四川的关爱和支援是四川民革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胜利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也转化为我们感恩奋进和传递博爱的具体行动:2009年台湾“莫拉克”台风灾难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仅省直党员和省委会机关干部就向受灾台湾同胞捐款8万余元,向青海玉树灾区捐款10万余元。
二、结合实际,努力搞好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
五年来,我省民革各级组织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和民革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四川民革自身实际,有组织、分阶段、按计划、抓落实,在全省各级组织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
统筹规划、精心安排,持续开展学教活动。2007年4月,民革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顺利实现了组织的新老交替,为开展政治交接学教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民革四川省十届常务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作出重要决定:在全省民革各级组织中,广泛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搞好政治交接”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此后,省委会先后制发了系列文件,编发相关学习资料近两万册,简报20余期,在民革省委刊物《四川民革》和四川民革网站上,专题刊发各级民革组织及党员开展学教活动的文稿近300篇。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促进学教活动全面开展。省委会于2008年初举行了全省政治交接学教活动交流大会。会后,各地民革组织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工作。是年5月初,民革中央修福金副主席率民革中央政治交接学教活动调研组入川调研,对我省开展学教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省各民主党派学习教育活动中期推动会召开之际,省委会精心设计制作了八个版面的大型展板,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数据,展示全省各级组织开展学教活动和抗震救灾取得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及兄弟省市民革同志的好评。五年来,民革省委领导及专家组成宣讲团,在各市(州)组织和省直各支部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革党史等专题宣讲,累计受众5000余人,加强了对各地学教活动的指导,效果明显。
领导带头、青年争先,形成学教活动良好氛围。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理论,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先后在《团结》杂志、《团结报》、《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四川统一战线》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一些文章被收编进省委统战部“学教活动学习体会汇编”中。省委会班子成员作为民革中央“科学发展观与参政党建设”课题组负责人,在民革中央领导下,组织课题组完成的《科学发展观与参政党建设》辅导讲座文稿,被确定为中央领导赴各省宣讲文本。许多市级组织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理论学习与研究交流活动,提升民革党员素质。2009年省委会组建成立机关青年学习小组,根据青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正在成为全体民革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青年同志的迫切要求和自觉行为;学习,正在成为各级组织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的良好风尚。
主题引导、知行并举,推动学教活动不断深入。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与在重要纪念日开展重大活动相结合,是开展学教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大亮点。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辛亥革命及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之际,以学教活动为主题,省委会和各级民革组织开展了“读报(《团结报》)读刊(《团结》《四川民革》)”、征文、画展、座谈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还组织民革党员、机关工作人员赴重庆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参观学习,开展“观前辈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的学习考察活动。通过主题引导、知行并举,学教活动不断深化,极大地增强了民革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凝聚力量,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
五年来,我省民革各级组织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参政议政方面加强领导、有力组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着力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责。
充实队伍、健全制度,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按照参政议政“六有三抓一出”(即有队伍、有机制、有谋划、有课题、有经费、有成果,抓骨干、抓选题、抓调研,出精品)的工作要求,省委会在参政议政委员会下增设了民生、法律、农业、经济、教育等五个专业委员会;建立了聘请民革党员中的专家、部分厅局领导和社科专家为特邀顾问的顾问聘任制;建立了提案、信息的采纳反馈制度、报送审批制度等。2009年新出台《民革四川省委参政议政成果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依照此《办法》,77篇优秀调研报告、48个基层组织和个人获得表彰和奖励。通过这些工作措施的强力推进和积极落实,参政议政工作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省委会不仅依靠机关和专家学者,还注重把参政议政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发挥广大党员的作用。近年来,省委会就参政议政机制建设在省内外开展调研,先期调研成果《近年民革四川省委参政议政机制建设回顾》在民革中央《专委会通讯》上刊载。上述工作不仅是贯彻民革中央“举全党之力大力加强参政能力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省委会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在机制建设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从而使机制建设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突破性成效。
上下联动、内外结合,整合资源搞好调查研究。纵向,对上密切与民革中央调研部的联系,配合民革中央开展调研活动;对下沟通与民革市(州)以及基层支部的联系,基本实现参政议政工作上达中央、下联地方(支部直至党员)的一条纵向协作机制。每年,省委会都会面向全省各级组织和个人收集调研课题。被列为重点调研课题的,由省委会职能处室牵头联合一个或多个市级组织共同开展调研。力争一些领域相关、关注点相近的课题通过整合,实现参政议政资源最大化。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组织五年来被当地评为优秀调研报告或获得领导批示的提案、建议达60余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横向,对外进一步加强与省内有关厅局的联系与合作,扩大知情面,开拓视野;对内加强与兄弟省市民革组织的交流,增强互补性,实现面上更大范围的横向协作。在调研选题、调研过程等工作中,注重机关处室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同参与,有利于及时宣传参政议政成果,发掘参政议政人才,逐渐形成在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的取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政议政成果充分彰显。五年来,省委会向省政协十届历次全会共提交集体提案90件,件件立案予以办理,有3件集体提案获省政协优秀提案奖。《我省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得到中共四川省委刘奇葆书记的亲笔批示;《加快我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建议》选为省政协陶武先主席2010年唯一督办的重要提案,也是近十年来由政协主席亲自督办的首件提案;《切实解决土地资源匮乏瓶颈,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选为2012年省政协吴正德副主席亲自督办的重要提案。在民革中央主办的“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中国新农村法制建设论坛”等会议上,省委会共有7篇论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2011年10月,民革省委领导在民革中央“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上作的专题发言“培养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建设新型农业人才队伍”被收入民革中央《团结》杂志。五年来,民革省委领导应邀参加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召开的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和征求意见会,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代拟稿)》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2010年中共四川省委西部大开发专题建言献策会、2011年四川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每年中共四川省委建言献策座谈会、省“两院”征求意见座谈会、省政协十届历次全会等重要会议上,民革省委领导均有重要发言。这些提案和发言凝聚着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集体智慧,体现着我省民革组织建言献策的整体水平。
发挥优势、广泛联系,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有序推进。在信息的收集、编写、上报等环节严把质量关,按照《信息工作条例》、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同时注重将日常信息报送与重要活动、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信息的报送相结合,信息采纳率明显提高。五年来,省委会向民革中央、省政协、省委统战部共报送信息600余条。2008年信息报送量全国民革各省级组织第一,采纳量全国第三。省委会被评为2008年度为民革中央提案工作作出贡献和为民革中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出贡献先进集体。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荣获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二等奖。
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做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五年来,我省民革各级组织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新方法、新渠道,把握工作重点,持之以恒,尽力而为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巩固成果、注重实效,深化定点联系帮扶。在长期坚持开展的“民广合作”工作中,省委会多次组成调研组深入当地全面了解情况,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以广门乡金峰村为重点,定期为当地贫困家庭送去农用物资和慰问金;促成四川农业大学把该村作为教学科研基地,举办“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会”,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落实省民政厅对该村人畜饮水、危房改造拨款50万元,省交通厅对该村公路修建拨款30万元。根据省上安排,从2008年起,确定雅安市汉源县为民革省委定点帮扶县。三年来,省委会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尽力而为地为汉源办实事:雅安民革川农大总支在汉源县皇木镇开展农作物种植培训,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联系英特尔(成都)公司出资100余万元向汉源6所乡镇学校捐建多媒体教室;两次组织外籍教师及大学生赴汉源开展教学活动,培训师生300余名。2012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确定宜宾高县为民革省委定点帮扶县,省委会上半年已着手开展对高县帮扶的前期工作。
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实施扶贫支教精品工程。“四川乡村女教师免费培训项目”是省委会服务社会的特色精品工程。依托四川中山学院,连续五年举办“乡教培训班”,来自全川的近300名贫困山区女教师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免费英语培训;连续三年为来自西部的720名乡村女教师提供各种专业学科的短期免费培训;定期组织中外教师、国内外大学生及志愿者到云、贵、川山区学校开展义务送教下乡活动,为3万余名师生送去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教学理念;组织凉山州普格县170名民族贫困生赴山东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学习,并全部解决就业。
积极联系、服务党员,三下乡送温暖深受好评。为党员企业家开展各类活动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协助和组织民革党员企业家赴朝鲜进行商务考察活动,赴长春参加民革全国企业家及全国经济人士“吉林行”活动;支持党员举办“中国中式建筑论坛”、“新政策下房地产发展成都高峰论坛”。五年来,我省民革党员在教育、助残、扶贫等方面共捐赠资金、物品达千余万元。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充分发挥文化研究会、书画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大力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共计60余次,扩大了民革组织的影响,深受好评。
五、应对变化,全面开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
五年来,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重要历史阶段。按照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及民革中央祖统工作“四个转变”的要求,我省民革各级组织加强学习、广泛联谊,全面而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工作。
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学习对台方针政策。在新的形势下,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放在首位,增强民革党员在开展祖统工作中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五年来,省委会多次配合民革中央赴川开展祖统工作调研。组织专家赴市(州)举办各种形式的台情研讨会、台海形势及祖统工作报告会十余次。召开“民革全省祖统工作经验交流暨先进表彰会议”,8个先进组织和80名个人获得表彰。
加强合作、深化交流,扎实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全省民革各级组织根据民革中央将祖统工作重心“向下沉”、“向南移”、“向青少年倾斜”的具体要求开展活动。五年来,省委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共计接待近30批次回大陆参访、投资、探亲、旅游的台湾同胞,其中不乏台湾军政、工商、教育界的高层人士。为加强与台湾民众的接触与了解,省委会先后协调、组织了10余批次省直、市(州)民革党员和相关部门赴台参访,成功促成参访团中的企业家代表与台湾企业签约合作,为两岸企业家的进一步交流互访、寻机合作打下基础。
弘扬思想、传承精神,着力打造同根同源文化。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12·31”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思想精神,省委会先后举办了“2008年海峡两岸喜迎奥运重建家园名家书画展”、“2010年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联展”、
“纪念辛亥革命暨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同盟会员墨迹展”等。通过系列活动的举行,大大增强了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共识。省委会还与成都公和基金会联合发起关爱老兵活动,为在蓉生活困难的抗日远征军老战士募集资金,先后两次举办“重走乐(山)西(昌)路”纪念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活动,传承先辈抗战精神,弘扬抗战文化。
六、强基固本,稳步推进自身建设
五年来,我省民革各级组织按照民革中央十一大的部署,围绕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参政党这一主题,自身建设稳步发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加强学习、营造氛围,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省委会始终把树立正确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放在首位,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中国政党制度及民革党史,学习贯彻中共中央、中共四川省委历次全会精神及各级“两会”精神。五年来共组织座谈会、报告会、巡回宣讲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近百次。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的中心学习组制度,努力完善省委会机关的各种学习制度,使学习常态化、日常化。先后开展“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数十个征文活动,党员群众踊跃投稿,推动全省民革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提高。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外宣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相继对《四川民革》季刊和网站进行升级、改版、扩容,增强可读性;配合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等单位编辑出版了多册图书,完成《四川省志(民革志)》、《抗震救灾志》、《赈灾志》、《多党合作在四川(民革卷)》等书籍的征稿、编辑;全省《团结报》征订量逐年提高,驻川记者站的工作得到《团结报》社充分肯定;主动邀请《四川日报》、《四川政协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对重要活动进行报道。五年来,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及党员在公开媒体发表稿件、照片300多篇次,每年均有多篇作品获得省、市好新闻奖。有两个市级组织被民革中央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3个市级组织及7名党员被民革中央授予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
夯实基础、狠抓质量,有序开展组织发展工作。严格按照民革党章和各党派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要求,认真有序地开展组织发展工作,着重发展有一定代表性、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人士。五年来共计发展153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80人,本科以上学历965人,平均年龄38.7岁,年轻化、知识化程度大为提高,为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奠定了人才基础,也使基层支部更具生机和活力。截止2012年5月底,全省党员人数共计7321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2人,全国政协常委1人、委员2人;省人大副主任1人、代表23人;省政协常委11人、副秘书长1人,委员39人;市人大副主任4人,常委20人,代表77人;市政协副主席8人,常委86人,委员163人。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实职的厅局级干部5人(正厅1人),县处级干部31人,科级干部102人,省级各类特邀(约)员14人,他们兢兢业业、认真履职。
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省委会从发现、培养、选拔、推荐后备干部的各个环节,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训工作常抓在手:2009年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成功举办四川民革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周铁农主席亲自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先后举办三期新党员培训班,培训新党员数百名;每年选送党员参加中央社院、省社院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选送了十余名中青年干部赴清华、复旦等国内名校深造。干部推荐工作取得骄人成绩:2009年在全省16个市(州)进行后备干部的测评推荐,为市(州)民革换届储备了人才。截止去年底,16个市级组织全部完成换届,一批年轻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在实现组织新老更替的同时,政治交接得到有效推进,有3位民革同志担任了副市(州)长。基层组织活动丰富多彩:鼓励全省支部之间甚至与外省支部建立友好支部,共同开展活动,扩大交流合作。在省委会的积极争取下,省直工委千余党员每年有了财政拨款的专项活动经费,支部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机关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机关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枢纽。省委会及各地组织大力加强机关建设,从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入手,强化制度意识和制度执行力,工作作风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省委会新制定主委办公会议制度,设置了主委会议秘书(兼职)和主委办公会议议事决策机制;在机关开展开放式学习交流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届中召开专委会主任联席会议,强化专委会参政能力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以“六讲六抓”(即讲敬业抓职责、讲学习抓能力、讲团结抓协作、讲制度抓落实、讲执行抓作风、讲效率抓创新)的工作理念要求机关干部,提出“三做到、三到位”(即基础工作做到扎实,日常工作做到仔细,重点工作做到出色,文件资料发送到位,会议精神贯彻到位,计划安排落实到位),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执行力。五年中省委会通过公招先后录用了一批年轻同志。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成长,已逐渐成为省委会机关工作的生力军。一年一度的民革川西南片区工作会议是加强民革市级组织横向联系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推动参会民革组织机关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认真做好机关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尽可能为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供条件。
履职尽责、热心公益,妇女党员展现巾帼风采。五年来,全省女党员共向全国“两会”、省“两会”提交个人提案、议案、建议300余件。妇委会每年组织实施调研,提交的四篇调研报告全部被省委会采用作为报送给省政协全会的集体提案素材。积极参与民革中央妇青会的调研活动,由妇委会同志执笔的《关于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和就业的建议》被民革中央采用作为集体提案提交给全国政协。同时紧扣省委会的工作目标,为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做实事、办好事:对民革中央捐建的崇州中山小学给予持续多年的帮扶;联合省直支部举办“关爱女性健康阳光计划中国行——走进四川”大型活动;发起向新疆贫困学生捐款送衣活动等。在“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之际,我省10名女党员被评为“民革全国优秀女党员”,57名女党员获全省优秀女党员称号,1名同志被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
认识与体会
面对成绩,我们百感交集、由衷喜悦,同时,也深切地认识到成绩的取得,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我们发挥作用、履行职责营造了和谐的政治环境,这是我们工作取得成绩的制度保障;二是四川民革在推进自身建设和履行参政党职责的过程中,紧紧依靠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特别是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和帮助,这是我们工作取得成绩的政治保障;三是四川民革坚持和发扬在过去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政治坚定、团结民主、组织有序、活跃向上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努力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的自身建设,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这是我们工作取得成绩的思想保障; 四是全省民革各级组织的领导同志、广大民革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勤奋工作、不断进取,这是我们工作取得成绩的组织保障。在此,我代表民革省委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川民革党员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对民革事业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统战部、各兄弟党派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搞好政治交接,把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在长期革命和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以民革的这一特色教育党员、推动工作,我们的组织才会更有向心力;第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选择中共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难点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同时又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我们的组织才会更有战斗力;第三,必须把握时代特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创新精神引领各项工作,我们的组织才会更有创造力;第四,必须以对民革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依靠地方党委,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发展中抓源头,在管理中重培养,在使用中搭平台,我们的组织才会更富有活力;第五,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不断增强广大民革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组织才会更具有凝聚力。
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专委会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还需继续创新;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民革省委对各地组织的工作指导和支持以及省委会与各地组织的联系还需更加紧密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切实采取措施,努力改进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今后工作的建议
当前,我省正处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谋划未来,合力兴川,不断增强政治共识,进一步推进我省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新形势、新任务对即将产生的民革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届民革省委领导班子,将带领全省民革党员,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建设高素质、有作为的参政党,全面开创四川民革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为此,对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深化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参政能力建设
按照《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五年规划》的安排,学教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作为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永恒主题——政治交接将永远传承下去。要进一步深化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搞好政治交接”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围绕提高民革参政能力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思想建设是核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学习中共四川省委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革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和“同心工程”活动,不断深化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要着重抓好民革理论学习和研究,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同时,根据《民革中央关于加强理论建设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民革的基本特点和工作重点,争取在参政党理论研究、参政议政理论研究、参政党队伍建设、对台工作研究和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等方面,作出成绩。要继续推进省委会宣传平台建设,做好《团结报》四川记者站的工作。
加强参政能力建设,组织建设是基础。要稳步有序、保质保量地开展组织发展工作,把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做好优秀人才的吸收、培养、推荐和使用工作。换届后,一批新生力量充实到领导班子中。领导班子要加强自身建设,勇于担当,高度重视和搞好班子团结。要全面做好干部的培训,特别是新一届省、市(州)领导班子的培训,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各项任务顺利进行。适时调整或增设专门委员会及工作组织,发挥党员参与民革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指导民革广安市委会的组建工作。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努力搞好组织发展规划。
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一手抓制度的落实。强化制度建设意识和制度执行力,争取做到机关建设制度化、作风建设常规化、办事程序规范化、工作质量标准化、部门工作系统化。增强机关工作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特别要形成各层级的学习制度:省市(州)两级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委会议、专委会议要把学习列入议事日程;基层组织和省市机关要抓好学习,特别是新党员、骨干分子、青年同志的学习要常抓不懈,使学习成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自觉要求。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集中体现了参政党的价值和作用。全省民革各级组织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围绕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促进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作为履职的首要任务,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把握重点、竭尽全力,助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共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努力在加快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投资拉动、区域协调、开放合作、社会建设、民生改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建言献策,力争在法制建设、“三农”、文化旅游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方面,做出特色和亮点。民革各地组织要进一步深化对专委会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强专委会自身建设,使专委会成为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平台;要建立参政议政人才发现、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着力强化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机制建设;要高度重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在保证报送数量的同时重视质量、提高效率,使我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出现新局面。省委会要积极与民革中央调研部、省政协各专委会、省商务厅、省农业厅、省司法厅、省旅游局和各兄弟组织加强联系,争取支持。要加强与各市(州)民革组织的联系与沟通,为拓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领域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三、
持之以恒,倾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办实事
社会服务工作是参政议政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务求实效”的方针,不断探索智力扶贫、办学、非公经济和“同心工程”的新思路、新渠道、新方法、新举措,不断推进社会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向前发展;要倾力参与我省新一轮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把“民广合作”、“民高帮扶”工作做实做好,凝心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办实事。
四、顺应变化发展,坚持“四个转变”,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既是民革的特色工作,也是民革的重点工作。要强化各级领导班子祖统工作意识,继续巩固和加强民革祖统工作基础建设、协调机制建设、骨干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贯彻民革中央祖统工作“四个转变”要求,依靠和借助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发挥民革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加强、深化与台湾文化团体、民间机构、有代表性人士的交流合作,接待好来川交流、投资、考察的台湾同胞。开展民革党员、机关干部赴台联谊交流、学习考察活动,争取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推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祖国繁荣发展的光辉前景激励我们奋力进取,民革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任务更加光荣、我们的责任更加
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在中共四川省委和民革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和能力,继往开来,为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建设美好新四川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满怀激情,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革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