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交接是一个完整的政治概念,不是换届的同义词,有其明确而深刻的内涵。它是以组织上的新老交替为载体,以思想上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为主线,以政治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核心,贯穿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始终,保证民主党派政治生命健康延续的历史过程。政治交接的基本任务是“三个延续与发展”,即,着眼于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更好地延续与发展,着眼于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关系更好地延续与发展,着眼于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的坚定政治信念、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更好地延续与发展。
政治交接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发展是政治关系包括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的变革和调整。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根据不同的国情有着不同的实践道路。我国的政治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基本途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党格局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积极对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执政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参政党树立了榜样。在政治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必须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政党制度才能稳步推进。因此,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简言之,如果民主党派不通过政治交接来实现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就不能适应政治发展的需要。 民主党派必须通过政治交接来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以政党建设制度化为保障,才能在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需要呼唤政治交接
1997年,以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换代为契机,拉开了政治交接的序幕。一大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亲密合作、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老一代民主党派领导人因年龄和健康等原因而离开领导岗位。如何传承他们的政治信念和优秀传统,成为保证多党合作制度的健康发展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政治交接作为一个崭新的政治概念、作为民主党派的换代主题应运而生。一大批出生在四十年代前后,主要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领导人走上民主党派的领导岗位。虽然,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与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并肩战斗的洗礼,但他们都经历了建国后历次政治风浪的考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他们出色地完成了政治交接承上启下的光荣使命。如今,他们大多数也告别了政治舞台,把手中的接力棒交到了出生在新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新人手中。 在改革开放初期,民主党派仅有6、7万人,而到去年底已发展到71万多人。党派新成员的特点是年龄较轻、知识层次较高、专业水平较强,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敏锐性和参与意识,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对改革开放有高度的认同感;他们的薄弱之处是,在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中加入党派,缺少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会,对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了解不多,对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熟悉不够,较缺乏多党合作的政治历炼,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合作意识和政党意识。 政治交接是提高党派成员合作意识和政党意识的载体,是把全面推进与重点交接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政治交接必然会作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而提上议事日程。应该说政治交接开辟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新境界。
政治交接必须常抓不懈
人事有更替、事业永传承,政治交接、不唯一时,薪火相传、重在长久。坚持政治交接要抓住一个目标,注重两个层面,弄清三个把握。 政治交接的目标是,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前辈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的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他们报效国家、无私奉献的高尚风范,保证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保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不断完善中发展,为推进中国政治发展作出贡献。注重二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领导班子,这是政治交接的重点层面;一个层面是广大成员,这是政治交接的基本层面。两个层面缺一不可。弄清三个把握,一是要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地推进政治交接;二是要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不断地深化政治交接;三是要准确地把握时代赋予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地取得政治交接的实效。 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政治生命不竭的动力,是民主党派焕发政治青春喷涌的源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永远不变的追求。(2007年7月)
|